有点上头,再来一瓶。
其实导师跟研究生之间也可以构建类似MBTI的二分类属性,目的不是为了了解自己,而是了解对方后互相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属性都不涉及科研能力本身,不过科研能力通过导师发表论文、研究生学分绩点或考研成绩就能知道了,因此不在讨论范畴内。
下面是我认为常见的导师二分类属性:
慈母(C)vs 严父(Y),慈母型从不批评,几乎都是正面反馈,会体察学生情绪变化;严父型从不表扬,几乎都是批评,没意识到学生有情绪。
放羊(F)vs 打卡(D),放羊型一年见一次,给学生最高探索度,指导上蜻蜓点水;打卡型一天见多次,指导上事无巨细,会把学生引导到自己想去的方向。
进取(J)vs 摸鱼(M),进取型天天拉关系冲顶刊抢一作,不一定热爱科研,但把科研当事业经营;摸鱼型想方设法把学生送出去联合培养,把科研当成自我成就的手段,更多体会其中乐趣。
资源(Z)vs 乞讨(Q),资源型科研资源充足,手里不缺钱与项目,不喜欢上课;乞讨型需要实验全靠化缘,喜欢上课与学生讨论,但落实基本靠画饼。
然后是研究生常见二分类属性:
顺从(S)vs 完美(W),顺从型从不当面反驳,听话,执行力强;完美型会特别抠细节,计划阶段各种挑刺,要等万事俱备才执行。
合作(H)vs 孤立(G),合作型论文作者名单单位多于3,会通过导师或自己找合作找项目,会自费去开学术会议,挂名文章多;独立型论文作者名单可能就3个,喜欢憋大文章,不喜欢开会社交。
棱角(L)vs 圆滑(Y),棱角型一条思路走到黑,抗压性强还好,抗压性不足会有精神崩溃或抑郁;圆滑型八面玲珑,不执着学术一条路,经常不知道在干什么。
日历(R)vs 朋克(P),日历型计划性强,按时间点走,喜欢项目管理,会给出模范实验记录本,但容易被难题卡壳;朋克型经常通宵科研或打游戏,来思路了会一直做完为止,但实验记录本基本是鬼画符,自己都看不懂。
这里需要注意,虽然能出现十六种分类,但有些分类的导师或学生属于稀有种,碰上了赶紧跑路或送走,这里就挑些常见种类讨论下相处之道。
- YDZM(严父,打卡,进取,资源) & SHLR(顺从,合作,棱角,日历)
相处之道:严父型导师与顺从型学生很搭,导师的严格管理能够确保科研进展,而顺从型学生擅长执行。打卡型导师会对合作型学生有更多资源协助,两者在频繁的讨论与会议中能高效合作。棱角型学生能够适应导师的高压力环境,日历型的计划性也符合导师的频繁监督。
建议:导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压力,避免过度施压导致学生情绪崩溃。
- CFJM(慈母,放羊,进取,摸鱼) & WHYP(完美,孤立,圆滑,朋克)
相处之道:慈母型导师给了完美型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在挑剔细节时不受干扰,孤立型学生喜欢自己深耕项目,适合放羊型导师的管理风格。圆滑型学生和摸鱼型导师相处得轻松愉快,导师在科研上没有过多压力,朋克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研究。
建议:导师虽然宽容,但需要在关键节点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避免学生过于随意。
- CFJZ(慈母,放羊,进取,资源) & WHYP(完美,孤立,圆滑,朋克)
相处之道:这对组合非常理想。慈母型导师宽容,不会干扰完美型学生的挑剔和细节追求;资源丰富的导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科研条件,孤立型学生在这种宽松环境下能自己推动项目,圆滑型和朋克型学生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找到自己舒服的科研节奏。
建议:这种组合下学生的自由度较大,但要防止目标和进度拖延过久,导师在关键时刻还是要进行一些进度监督。
- YDJQ(严父,打卡,进取,乞讨) & SHLR(顺从,合作,棱角,日历)
相处之道:严父型导师对顺从型学生会施加严格的要求,频繁打卡的方式也能够确保合作型学生多产出。乞讨型导师虽然资源有限,但进取心强烈,与有棱角的学生相处,能够推动学生在困难条件下发挥最大的潜能。日历型学生能够适应导师频繁的任务安排和计划。
建议:导师需要小心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避免过多消耗学生的精力,给他们更多休息和支持。
- CFMZ(慈母,放羊,摸鱼,资源) & WGLP(完美,孤立,棱角,朋克)
相处之道:这种组合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完美型学生可以在没有过多干扰的情况下进行精细化研究,棱角型学生和导师的自由风格契合,能够深耕自己的研究方向。朋克型学生则享受着摸鱼型导师宽松的管理,同时还可以利用资源进行深夜实验。
建议:这种组合容易导致科研进展较慢,导师需要适时提供一定的压力和激励,防止学生过于松散。
- YDJZ(严父,打卡,进取,资源) & WHLR(完美,合作,棱角,日历)
相处之道:严父型导师的高标准和资源支持,让完美型学生在项目规划和细节打磨时有了更多的空间。合作型学生可以借助导师的资源建立更多学术合作,而棱角型学生能在压力中找到突破口。日历型学生则可以很好地配合导师的严格要求,按时间推进科研。
建议:在这种高压力环境下,导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完美型和棱角型学生,他们容易因为追求极致而陷入焦虑。
这里要说明的是指导风格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终身教职体制下没拿到跟拿到的导师指导风格可能会有不小差异。另外研究生现在很多年龄上成年但性格上还是不稳定,此时需要的不是科研导师而是生活导师。不论导师还是研究生,在具体场景下内心可能都很脆弱,而最好的生活导师就是自己,把自己的问题通通甩给别人认为自己就是对的也是脆弱的表现,接纳世界的不可理喻但依然与其打交道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从个人发展角度,这些分类其实只有描述性而不应该有指导性,不要因为自己是某个类型就认为这个类型是好的或自己的行为要遵守这个类型的要求,而是要意识到其他人是可以和自己不同的,社会是可以包容不同类型的人的。甚至,你可以尝试换一种性格来生活一天或一周,这样才不会被这些廉价的概念与分类所困住。不要天天纠结着跟自己和解,那更多是被概念困住了,当你活成了自己们,根本不存在和解的问题,所谓的矛盾都是概念上对立但个体上统一,这就是现代版七十二变。当再有人问你是什么人时,你可以自信的说:
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