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了不少关于互联网行业的新闻,回看过去三十年,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与原生互联网精神已经越来越远,甚至现在都很少有人再去讨论互联网精神是什么了。在我看来,原生互联网精神起源于技术爱好者对未来的理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海盗理想,人人分享信息,人人受益信息,匿名身份下人人平等,知识可以无限制去中心化从一个点传播到另一个,权威与体制在新探索的路径上都是可破坏的,遵守公认的标准与规范后每个人都可以独立而自由的航行在信息海洋里。
不过发展到今天,实际情况是少数人发布信息,大多数人会被错误信息或意见领袖误导,网络实名化监管化,所有信息都要通过大互联网公司控制的平台来传播分发,通过垄断与信息不对等来获利,互联网成了世俗体制的延伸,那些恶臭的潜规则与鄙视链被原样照搬到了网上。与之对应的原生互联网精神的产品几乎都被下线或勉强运营,例如:基于RSS的谷歌阅读器被砍,独立博客被微信公众号收编,维基百科一到年底就要饭……简单来说,你一天经常去的网站,包括搜索引擎跳转过去的可能都不到两位数,内容创作者基本都依附寄生在了内容分发平台上,一条条带着摘要的链接与推广组成结果列表,都成了看重流量生意的广告商的乙方。
互联网公司是产生这种货不对版扭曲的主要动力源。作为公司就要去强调盈利与增长,赚了钱就要扩大规模,用户没有需求就要通过广告与优越感渲染出流行趋势来产生新需求,推动无限消费模式永续进行。但增长并不是原生互联网精神的一部分而盈利则事实上跟信息无限制流动是矛盾的。不过,行业先驱们成功引入了流量这个概念,把对用户免费甚至烧钱的商业模式引入,使得互联网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还能赚钱,用预期的垄断与高速用户增长来吸引投资。这套逻辑本就是理想主义者拿来忽悠资本的,结果忽悠来忽悠去成了行业惯例,搞互联网的也从最初少数理想主义者世俗化为商人、资本家与打工人,从业者不必去认同互联网精神的理想,只需要对工资或投资回报负责就可以了。最搞笑的莫过于“增长黑客”这个概念,“黑客”本应是互联网上最自由最具有海盗精神的一群人,但却被洗脑去做用户增长与驯化这种画地为牢的事,简直就是对“黑客”二字的侮辱。
这种变了味的互联网行业是没办法实现技术爱好者的乌托邦的,它只会工具化,成为现实社会的延伸与放大器。不过,这对行业发展其实没有任何影响,理想主义者从未主导过历史发展。印刷术刚出现时很多人惊呼世界将会被广泛读书的大众所改变,广播电视流行时很多人认为这会取代学校教育让观众都成为学识渊博的智者,互联网刚出现时技术爱好者看到了信息之海冲浪的未来……所有这些不同时代的理想主义者期望最终都没有发生,但确实世界也确实因此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务实的,也是最符合人性的,而人性里总有贪婪与懒惰,贪婪让少部分人获得领先时代的利益而懒惰让大多数革新回归为点滴的改善。历史总是个体生老病死的总和,这里面并未给理想主义者太多发挥空间,你可以说某项技术会改变世界,而这并不能改变第二天打卡上班的周期,哪怕我们明天一早就要被外星人轰成原子,今晚睡觉前你也得洗脸刷牙,然后内心咒骂下那些不更新的混蛋。相比你关心的那个还没结局的故事与显示未读的消息,世界明天就毁灭或飞升不重要。
从当前互联网从业者的视角看,原生互联网精神群体不过是产业寄生者。他们会去了解这些人的想法,写到策划案与幻灯片里,但不会太当回事,真妨碍了他们赚钱的时候,这些人都是可放弃的,在职业精神加持下做这事时内心毫无波澜。互联网的理想主义叙事是说给台下那些曾经的自己的,会计报表才是理性现代互联网从业者最关注的,稍有波动马上就要去做些什么来讨好股市与投资人。说来讽刺,每天的财经报道都会对今天的指数波动给出一个因果,不是昨天的新闻就是社交媒体的热帖,抑或是刚公开的论文或财报,他们理性地认为只要搞明白里面的道理,明天我就能赚钱。如果你新闻看得全一点,就会发现任何波动的方向都可以被某条消息所解释,经济指标大多数情况下是随机行走,反倒是你对新闻的解读所产生的行为会主导行情。也就是说,很多新闻本身都是无效信息,但从噪音里找规律的理性投资人无中生有了一个行情,有些是他们故意为之(例如新闻过去很久突然被重新大面积报道),但更多只是一时冲动,把未来十年的利好与衰落赌在了明天的股市上。很多消息放出来时,放消息的人跟真正懂消息的人都知道这是无效信息,但都舍不得去套利那些妄图解释一切高估眼前低估长久的大脑的机会。公司裁员,股价就会提振,这并不说明裁员是合理的,只能说符合大多数投资人或股民预期的,而所有上市公司本质上都是经营预期的,互联网公司尤其如此。这个预期跟原生互联网精神可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些理想主义者只会鼓吹他们的理想,并不会懂得安抚投资人与股民的贪婪。
互联网行业如果不赚钱是根本无法形成行业的,但只要赚钱就必然资本化。所谓的互联网打法不过是通过搜索引擎优化或特定应用来获取流量,在给网民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对网民信息里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或者定向推销,或者了解趋势,用户数越多,了解的需求就越全。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这样的信息交换平台,他们不具体生产产品,但通过平台式信息交换来发现商业价值。既然是平台,最终一定会走向垄断或分层,垄断指的是类似需求的平台充分竞争后会一家独大,而分层则是在特定人群里做到一家独大,与其他人群老死不相往来。这两种模式都是现代社会精细分工与追求效率的延伸,全球化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个现代工业品可以拆分成各地优势的总和,A国出技术,B国出资源,C国出廉价劳动力生产,最后产品全球标准化分发。然而,全球化最大的阻碍就是决策者是人而不是机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是非常困难的,互联网这种掌握信息分发能力的行业尤其如此。一个互联网产品想全球分发,必然需要去符合各地本来就有的文化与管理方式,你可以说足球全世界都一个大小,但有些言论可能在某个国家就成了禁忌。各国政府一定都是反垄断最大的支持者,因为垄断就意味着权力,而权力在现代国家都要收到民众或代议制的权力代表手里而绝不能放到跨国公司或平台上。所以你不要只看到国内动不动打压互联网企业,美国司法部也天天盯着硅谷准备随时拆分掉那些有可能有垄断行为的公司。因此,所有打着教育市场的撒钱行为最终很可能就是把公权力给吸引过去,没等垄断市场吃瓦片,先被监管机构截胡收编或拆分,这是企业与国家永恒的权力对抗。
另外,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架构在市场成熟后都会体制化,都会出现官僚主义。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管理者都希望推广自己的企业文化来让一群人向某个决策方向出力,不然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冗余与内耗,部门之间会有一道道程序隔开,在组织的末端更多是以人为中心的独裁小王国。企业会自发形成这种构架并不意外,因为即使是国家的政权也同样会形成这种构架,我还没见过哪个政权能够摆脱官僚主义与体制僵化的。这里的问题在于如果企业是以做事为目的的,那么组织末端应该是项目为中心的项目组而不是人为中心的小部门。任何附庸于体制的单一部门里的人其实都是冗余的,例如财务部里全是会计出身的,这种分部门的模式在部门内部一定会形成年资等能力外的因素主导的团队。如果我们随时打散部门按项目重组,那么单一项目组里是不会出现冗余的,一个项目组就可以完成一个具体项目,这个模式的问题在于没有可持续性,项目结束了就要解散,然后等下一个项目进来再按需求组织人力,这样的模式里不存在晋升通道,任何人都可以主持某个项目,也都可以同时参与其他项目,最终目的是把事情办妥而不是成就个人。显然当前的互联网公司的架构逐渐都向传统企业模式靠拢,甚至更加封建化,例如搞创始十八罗汉、员工等级、元老等一票荣誉称号,这个管理模式符合人性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但不一定解决问题。当然,不符合人性的管理模式更难解决问题,在没有封建等级的平等模式下做一件复杂的大事内耗比独裁模式大得多,对所有组员能力要求都很高,很难做大。这就是互联网企业最矛盾的地方,他们的愿景与口号是乌托邦式的,但组织架构基本还是停留在封建社会。这里没说资本主义社会,因为资本主义里对企业现代管理的要求基本也还是停留在封建社会水平。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家族企业、国家主权基金这种模式,本质上只是对陌生人间交往进行了规范,并没有摆脱掉封建官僚主义。
剩下的互联网精神在哪里?当然还在互联网里。成长过的互联网人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理想转为利润来讨好资本,即使两拨人内心互相骂对方是傻瓜但也不会跟钱过不去。谷歌搜索一直有个“手气不错”的按钮,你输入关键词点击它会直接跳转到最符合关键词的网站,这一步跳过了展示广告的结果列表,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负资产,职业经理人李开复认为这是最差劲的功能,每年损失上亿广告收入,应该被拿掉,但谷歌高层认为这个按钮很酷,很极客,很符合企业文化就一直保留了。我觉得这个按钮如果哪一天真被去掉了,那么互联网行业将彻底成为一个传统行业了,抛弃利润追求精神价值的产品其实才是互联网或其他行业本应最独特的地方。这里并不是说李开复的想法不对,他的观点非常理性也非常职业,但职业化的终极目标是赚钱,你总不能说人类发展方向就是赚钱吧?如果是这样,赚钱效率更高的人工智能一定可以把全宇宙的资源都拿来印钞票,所有生物包括人都会被原子化分解后重组为钞票。人类发展方向确实也逃不出某种价值观下设立的具体目标,但这个价值观如果等同于一般等价物的最大化,那么人类文明也就不过如此而已了。不同价值观的人互相博弈可能比那个最终目标更有意思,一旦目标锁定了,剩下的就都是技术优化了,成熟的文明要去探索不同价值观并允许其共存,这样即使是自限性文明最终自发灭亡了,也值得尊敬,否则不过是某种欲望的奴隶而已。当然,这些话对于互联网职业经理人而言也是废话,他们已经完全服从于某种体制去搞技术优化了,不过是体制的执行工具人而已。谈钱从来不寒颤,但钱应该也是工具而不是目标,至于目标是什么,可以是任何东西。
说了半天其实就是感慨下互联网这个最近三十年才广泛流行但迅速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原教旨主义者正在一步步被边缘化或自发世俗化。现实角度讲,互联网行业并没把世界推向先驱们设计的乌托邦,反而是将互联网工具化为了既有体制的一部分,这既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就只是每个人正在经历的成长小故事。
走,上网冲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