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8 字

催眠

其实我来讨论这个主题非常不合适,因为我从来没被别人催眠过,也没催眠过别人。不过我从很小就对催眠感兴趣(机器猫里有过催眠篇章),印象中好像恩格斯也成功尝试过催眠他人,那时候传只要拿一块怀表在眼前晃就能催眠别人。因此,我就特别想拥有一块怀表,那时候小卖部买一种大包的膨化垃圾食品,里面经常放一些小玩具,可以理解为90年代的盲盒,我是亲眼见过有小伙伴从里面抽到一个塑料怀表的。不过我小时候没零花钱,也属于穷的荡气回肠那一类(致敬通辽可汗),为此特地献祭了六一儿童节礼物机会让我妈去买这个,结果从一包里拆出来十套毫无卵用的塑料刀叉,伤心欲绝。不过后来机缘巧合确实收到了一个真怀表礼物,是那种跑一天能慢两三个小时的质量,但我也算有了专业设备,然后我就对着镜子自我催眠,结果除了发现自己有斗鸡眼潜质外毛用都没有。

催眠实际上是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者会运用不断重复的、单调的言语或动作等向被催眠的人进行感官刺激,诱使其意识状态渐渐进入一种认知判断能力降低,防御机制减弱,表现得六神无主、被动顺从的状态。这时,暗示的效果比在清醒状态下明显,被催眠的人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可凭催眠者的暗示或指令转换,而对周围事物却大大降低了感受性。

正儿八经的催眠需要首先得到被催眠者的同意,然后要对被催眠者进行受暗示性的测试。这个第二项是最关键的,因为有些榆木脑袋对暗示性毫无反应,对他们打晕比催眠容易多了。下面是常见的测试方法:

(1)测嗅觉。用事先备好的3个装有清水的试管,请求治者分辨哪个装的是清水,哪个装的是淡醋,哪个装的是稀酒精。分辨不出得0分,辨别出后两种中的一种得1分,辨别出后两种的得2分。

(2)测平衡功能。令求治者面墙而立,双目轻闭,平静呼吸两分钟后,施治者用低沉语调缓慢地说:“你是否开始感到有些前后(或左右)摇晃,你要集中注意力,尽力体验我的感觉,是否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停顿30秒,重复问3次后,要求求治者回答或观察求治者,如未感到摇晃者得0分,轻微摇晃者得1分,明显摇晃者得2分。

(3)测记忆力。令求治者看一幅彩色画,画面画的是一个房间内有一扇窗户,蓝色的窗帘和两把椅子。30秒后拿走彩色画。问:“房间里有3把还是4把椅子?”“窗帘是什么颜色,浅绿色还是淡紫色?”“房间有2扇还是3扇窗户?”若回答与问话一致,则具暗示性,每一问得1分;若回答与画面一致则得0分。此项测试的得分为0~3分。

(4)测视觉分辨力。在白纸上画两个直径均为4厘米、间距为8厘米的大圆圈,圆圈中分别写12与14两个数字。要求治者回答哪个圆圈大。若回答一样大得0分,若回答其中之一大者得1分。通过四项测查,求治者可得0~8分,分数愈高表示求治者暗示性愈强,被催眠的可能性就愈大。

我属于0分选手,所以这项就导致我的童年愿望很难实现。而在进行催眠时,要保证引导语语音平抑,语意单调且语句重复。例如下面这一段:

请把眼睛闭起来!希望你专心仔细听我所说的话,心里不去想其他任何事情。眼睛闭起来!眼睛闭起来!希望你觉得很舒适,轻松,保持内心清静。除了我的话以外,什么都别想。闭起眼睛来!舒舒服服的闭着眼睛,保持内心清静,除了我的话以外,什么都别想。你觉得双臂双脚都很重吧,放松双臂,放松双脚,放松,放松全身。放松两腿肌肉,放松手臂肌肉,全身放松;仿佛你已回到冥冥之中,回到冥冥之中。你在冥冥之中,你会觉得更加放松,更加舒服。你更加放松,更加舒服。你现在只能听到我的声音,只听到我的声音,只听到我的声音。要保持内心清静,要保持内心清静。全神贯注,只听到我的声音。现在你会觉得很舒服,全身很松弛。你开始想睡了,开始想睡了,很想睡了,非常想睡,保持内心清静,只听到我的声音。你觉得全身放松,全身舒适。有规则的深呼吸,有规则的深呼吸,深深的呼吸,放松全身,只听见我的声音,保持内心平静。你已开始入睡,开始入睡,保持内心清静,你已入睡,你已入 睡,你已睡着了,深深地睡着了。深深地睡着了。舒舒服服的睡吧!深深地,舒舒服服地睡吧!你睡的更深,更舒服,你睡的更深,更舒服;更深,更舒服;更深,更舒服;你深深地睡着,保持内心清静,你睡的更深,更舒服;你睡的更深,更舒服。睡着,睡着,睡着,全身舒舒服服地睡着,睡着,睡着,睡着。你睡得很舒服,睡着。当我从一数到十的时候,你会睡得更深,如今睡的更 深。当我从一数到十的时候,你会睡得更深,更深,更深,更深,更深,睡得更深,更深,更深,更深。我从一数到十的时候,你会睡得更深,更深,更深,更深。

催眠完了还得唤醒,需要暗示被催眠人:“现在治疗好了,你该醒来了,你会随着我数的数越大,头脑越清醒,数到9你会完全醒来。”催眠人缓慢数数,1、2、3,并对病人说:“你现在越来越清醒了。”这时可见到受试者身体活动,睁开眼睛。有的被催眠人听一次数数醒不了,可数两次到三次。一般都能醒来。再不醒者,可让被催眠人睡一会儿再叫,或作脑电图等检查。因为本质上还是睡眠的一种,所以不管被催眠者其实他也能醒过来。

催眠作为一种临床疗法其实是用来治疗神经症的,例如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等。也可以用来改善生理状态,例如性功能障碍、儿童行为障碍、镇痛及戒断反应。不过相信你也看出来了,这咋是个万金油啊?啥机理啊?

答案是我也不知道,从测量角度可以观察到被催眠的人脑电波会出现不同,大概是介于清醒与深度睡眠之间的状态。也就是催眠的疗效很神奇,但现代科学并不知道催眠是如何起作用的。

我之所以想起了催眠,是因为想起了疫情期间系里发的免费正念训练的邮件。一开始我还不知道这是个啥玩意,后来参加了一次,才发现这不就是自我催眠吗?不同的是主持正念训练的那个人手里有个钵,时不时敲钵,比怀表先进多了,但你要问我体验,啥都没有,正念就是让心如止水但我常规态就是心如死水,倒不是我没杂念,我要真没杂念一准儿已经睡过去了。后面我查了下资料,发现正念训练跟自我催眠其实从脑电波上看很类似,然后我又看到一个熟悉的词——心流。

我也不清楚心流这个词咋就火了,确实我查到了不少论文支持心流的存在与正面作用,说起来我似乎也体验过,而且应该是打小一玩游戏就快速进入心流状态,时间过的贼快。应该说心流是可以通过正念训练或自我催眠达到的,但心流却不一定是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特别是运动员进入心流后你总不能说他们处于恍惚状态吧。不过我推测心流这种感受本身也应该跟催眠一样需要进入这个状态的人是可接受暗示性的,而我对催眠最大的不满就在于这个暗示性测试,因为这是无法证伪的。举例来说,一个人说催眠有效,可能是真有效,但如果有人说催眠无效,那么这个理论本身就说是因为这个被催眠的人不接受暗示,这样的话无论如何催眠都是有效的。同理,心流也存在这个信则灵的问题,对于体验过心流的人而言他们会说心流有用,而体验不成功的则可以说他们没找对进入心流的法门,怎么说都有理。我也去读了一些相关的实验论文,但感觉他们实验设计的前提就是这玩意是一定存在的,这不就循环论证了。

不过,抛开这些质疑,很多人寻求自我催眠或正念训练或心流状态是因为他们会认为其带来了正面的体验或功用,这点我觉得没问题,心理作用影响调节生理作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我感觉有问题的是对其的追捧,前一阵看到新闻说疫情期间在线算命行业迎来了一个大爆发,就好像现代人对于自己的良好状态有着很莫名其妙的执着,一定要通过某些行为来做些什么,然后就会感觉自己好多了。很多人对幸福感的追求达到了一种上瘾或麻痹的状态,在我看来跟斯金纳那些迷信的鸽子区别不大。我不否认这些行为模式是真的会产生一个正面积极的感受,但我总感觉世事无常,并不总是需要正面积极的东西去引导,有些阴影就是要自己走出来才真的会走出来,借助治疗手段引导出的改善我不清楚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如果对某种行为或药物产生依赖,那么这个人就不能算正常了,天天带一个胰岛素注射器我觉得没问题,但要是每天都要打坐才能正常生活就肯定有问题了。正所谓有病才吃药,没病瞎折腾感觉就是跟健康状态吃保健品一样属于智商税。

我觉得催眠跟正念/心流最大的区别在于催眠作为一种疗法是让异常的人变正常,而正念/心流是让正常的人变异常,巧了,很多毒品或致幻剂也是能让正常人变异常。我觉得所谓的幸福感更多应该是正常人的体验而不应该是一种异常的追求,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我感觉莫名其妙,最好的自己不就应该是一个正常人吗?你变成超人能有啥幸福体验?明明一打游戏就自动心流为啥要进入工作心流给资本家卖命?正念也好,心流也好,都应是正常生活中被动感受到的体验,主动的追求大概率你需要的是催眠。

正好,我有一块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