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9 字

滑铁卢素描

最近翻到了18年离开滑铁卢时做的一个备忘,当时是打算估计一个典型外国城市的各种事实的规模,现在来看则恍如隔世。对一个陌生地方进行估计是外出采样锻炼出来的生存技能,这些估计方法不一定准但对锻炼思考是有一定帮助的。

加拿大的城市除了那几个说得上名字的人口都在百万以下,滑铁卢总人口是十万这个级别的,年增速5~6%,别紧张,不是加拿大人能生,而是这个城市是移民城市。人口规模不超过一百万的城市是无法支撑起一些小众职业的,因为能让一个专业人才存活的平均收入是需要对应的需求存在的,例如在我老家市区就不超过一百万人口,这种地方可以支撑酒吧,但支撑不了德云社开分社,最多开个巡回。当人口低于十万,这个城市多半有一个支柱产业,所有职业都围着支柱产业转,滑铁卢就是类似的大学城。移民城市在国内也存在,但不同于发达国家从其他国家吸引人,国内城市移民主要是农民工进城等城市化造就的,当城市化放缓,城市为了发展必然要提出人才吸引政策。发达国家目前乡村生活之所以还存在,很大程度是全球化降低了生活成本能维护当地较高生活品质导致的,在发展中国家乡村生活成本虽然低但生活品质跟城市差异明显,天然走向衰落。发达国家这种历史原因导致的先发优势会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或许日本那边可以找到点启发。

滑铁卢家庭收入中位数8万加元,属于比较富裕的城市,这里的华人总数在5000到20000之间,估计13000左右,亚裔人口约3万,南亚跟中东移民也是国际移民大潮的主力军。比较小众的是日本移民,整个滑铁卢市一共就200多人,基本互相都认识的熟人移民团体。不同于国内,日本目前并不看重海外学历,终身雇佣下本国读书更有利于事业发展,出国进修大都在语言学校上半年内的语言文化培训方便外贸。不过90年代前日本留学是非常流行的,但当前中、韩、印是主力军,可以设想出国留学现象对于高速发中国家是存在一个窗口期的。但日本的ACG在西方的反向输出也是很强的,不过据我观察当前出来留学的日本人一般都是认同西方价值观更多的。

估计一个城市的华人规模可以通过几个侧面来推测。滑铁卢的华人论坛日常在线300人左右,大都是出租房子的中国房东与二房东,注册人数 5000人,专门服务华人的社区理发店有两家,每人半小时,一天最多理二十个人,平均一个月理一次发,需要这类理发的大概有1000人,考虑到有钱的去西式理发店,没钱的自己理,这部分人占比不到10%,这是我估计华人总数超过一万的原因。此外,论坛上可以找到亚洲餐馆100家,华人旅游公司10家,亚洲超市两大一小,华人地产经济10人左右,这些都可以用来反推华人群体,特别是超市,亲自去一趟看看人流量就可以心算一下。华人微信公号最大1000-2000阅读量,便利店群覆盖范围600-700人,私人小厨房群能覆盖800-1000人,这些华人独有的交流方式都可以用来估计。

滑铁卢的房价是被移民抬高的,独栋别墅50万加元左右,整租一个月2000加元,单身公寓700加元,租售比正常。然而,相比十年前房价几乎翻倍,但对比国内大概是二线城市房价水平,不过国内租金会便宜些,而海外房产有持有成本,所以目前滑铁卢房价有泡沫嫌疑。之所以有持续移民,主要原因除了教育交通气候均可外是存在滑铁卢大学,这个城市本质是个大学城,经济都是围着大学转,这个大学有3.1万本科生与约5000研究生,本科生国际生比例18%,研究生44%,本科国际生中一半是国内来的,而且是一个班整建制搬过来的。很多人高中读国内的国际班,然后上大学了发现同学还是高中那一批。滑铁卢出钱雇佣的博后一共300-400人,其中华人比例不高。因为是国内基金委出钱,华人访问学者反而有100到200人。

这里顺带说下滑铁卢大学的名人吧。Bill Tutte教授是数学家,也参与了二战时德军密码机的破解,比较出名的是图灵破解的谜机,也有电影。Bill Tutte 破解的是 Lorenz 机,比图灵那个更复杂,而且他破解时都没看过原型机而图灵是看过的。另一个比较有名的是华人李祥林,他是2008年金融危机背后出问题那个模型的设计者。还有一个就是 vb ,以太坊的创始人。另一个有名的人是欧元之父,提出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那个蒙代尔。最后一个就是拿了诺奖的 Donna Strickland 教授,没错,这个学校也有诺奖获得者。在我看来这些人的成果都是很有意义的,其强势专业精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所培养的学生则锁定了未来校友捐献,不出意外的其数学系里华人面孔比例非常高。

这样的大学城其实在很多国家都存在,只要大学认可度高且方便在本地找到工作,这类大学就会很快被华人新移民占领。几千中国留学生通常伴随上万的华人社区,而几百中国留学生则可能连当地华人论坛都没有。中国每年输出留学生几十万,均摊到普通地级市只有一千到两千个家庭可以做到,而地级市的科级以上公务员规模差不多就是这个数。所以你要是家里有科级以上的亲戚,大概率他们都有个在海外漂泊的孩子。需要注意的是我观察海外留学生国内家庭并不是报道中那么富裕,但都算得上当地有门路的家庭,很多家庭把孩子送出来读书是为了全家最终移民,而且大都有二三十年前就移出来的亲戚,还有很多移民其实国内就认识,例如同学同事,存在跟风情况。

留学出国的人通常能遇到好几种华人,在有唐人街的城市一般华人移民史比较久,大学城这种华人聚集区一般都是最近二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年的有炒地皮属性的新移民,中间还有一批民运期间过来的,现在年龄比较大了,混的好的会在 MITBBS 或加国无忧上用高华面目示人指点江山,新移民更多混学校留学生论坛、薅羊毛论坛或一亩三分地这种。不过当前新移民留学生内部割裂也很严重,有来镀金的,有来了就不想回的,还有来国外领低保同时拿国内退休金的,形形色色。老实说,海外华人的多样性非常高,不过我倒是尊重选择与自由,但明显矛盾的价值观就没必要打着大旗号输出了,吃相太难看。97年香港有一波移民潮,主要输出到了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有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很多后面又移回去了。不过留下的对大陆背景的同胞大都先天打标签,毕竟得为自己选择背书,今年估计又会有一波。割裂不是现在才有的,只是互联网的普及揭示了很多早就存在的问题,当然也激化了。滑铁卢大学就有两个华人学生团体,一个是大陆背景,一个是港澳台背景,后者人数都撑不起两位数在线的论坛但也搞的泾渭分明。

类似滑铁卢这样的海外小城市其实国内人了解是不足的,当然,一个外国人也不会去了解淄博这种三四线中国城市。不过国内八十年后生人的这好几代可能是最认同全球化与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一批人,比他们年长的出国机会不够,新世纪的孩子目前存在一定民粹化倾向。我感觉出国还是能更开拓眼界的,前提是你能宽容对待三观不同的人,虚心求教的态度总是可取的。这可能是我们的一种优势,发达国家的人不会去关心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变化,这是一种傲慢,但国内很多对自身实力的过度解读也是一种傲慢,不能通过标签去认识人与事而更多去了解事实,掌握一手数据与趋势。

当下我们遇到的问题根本不是站队或者调整三观能解决的,很多新情况需要新的对策。政治无能的表现就是开始拿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当武器进行人身攻击,这说明事实的改善手段用完了,只能精神画饼搞割裂对立了。一旦对立各路牛鬼蛇神就出来唱戏发泄了,最后不滑向暴力对抗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天灾最后都会搞出人祸,能否跳出循环需要新手段。例如当前美联储搞无限信贷,全球跟风印钱,这套路任何理论都解释不了,然而事实却是股市竟然在宏观经济明显拉垮的情况下一路上涨,这里面风险谁都估计不出来。

既然开头提了采样,捎带也总结下采样或独自旅行的经验。我在国内跟人采样自己采样都做过,独自旅行也去过两位数的城市,住过各式青旅、快捷、酒店与airbnb,着实见识过不少社会人的手段。一般而言,出发前需要了解目的地人口规模、平均收入水平与房价等基本指标,这些可以从车站或机场到住处的路上跟出租车司机打听,并与网上查到的资料互相印证,而网上资料通常不是过时就是带有系统偏见。一般而言,如果此地每平米房价超过平均月收入五倍,那么地方财政一定是土地资源主导且存在泡沫。出租车起步价也可作为经济水平的合理估计,越高则说明生活成本越高。当地中档旅馆价格一般从一线到三线城市遵守531原则,也就是500,300,100,旅游城市旺季会高,淡季会回归到这个价位,工业城市如果超过这个价位肯定就是被宰了。因公出差事情没办完统一吃标准化快餐例如金拱门啥的,因为这样不易水土不服拉肚子。如果一定要吃当地的特色美食,遵守分餐制且点不一样的菜,起码不会集体进医院。如果需要雇佣当地向导或黑车司机,做好遇到黑社会且后期讹你钱刻公章的准备,本地灰色势力一般在餐饮交通都有人,吃定你外地人不了解情况,可提前联系当地亲友,没有的话遇到紧急状况优先联系穿制服的人。团队采样一定有备份计划,每天晚饭后总结当天得失并核对开支,随队携带急救包与带定位功能的手机,现金分散放置,钱跟身份证分开放置。准备第二副眼镜或日抛隐形眼镜,因为这玩意坏了很难快速在当地补充。另外要学会估计长度重量,牢记自己手指长度与手机重量,当然现在有手机AR了方便些了。准备手表防止手机歇菜且掌握手表估计方向的方法。关键事件或地标拍照云存档方便回溯,身上留紧急联系人的防水纸条(贴上透明胶的纸或名片)方便认尸。出行前买意外保险。准备这些的核心仅是补救而更重要的是预防,能避开的坑优先避开因为在陌生地方处理紧急情况属于高难度操作,有经验的人也不会表现太好,独自旅行风险比独居还要高,能有团队最好,能去城市别去乡村。

当然,今年后口罩也得加到出门随身携带名单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