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0 字

干鞋过河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黎巴嫩裔美国人,他提出了“黑天鹅”理论,是成功的投资人,教授与思想家。他旗帜鲜明反对行为经济学与转基因食品,是典型的共和党人。我非常欣赏他的一些怀疑论观点,但并不能完全认同,特别是最近读了他的新作《非对称风险》后,感觉他的刺猬性实在太强,观点里矫枉过正的成分非常高。在具体讨论他的观点前,先区别下观点与原理。

理论这东西基于事实,抽象为观点或原理,原理是有普适性的,一般自然科学里基于数据而来的都是原理;但观点是有反身性的,也就是说类似三人成虎,说多了认可的也多,最后竟然成了事实,社会科学里观点是主流,你听过经济学有芝加哥学派、凯恩斯学派等一箩筐学派,不同学派对同一问题或现象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在自然科学里是无法想象的,如果两种理论矛盾,做个实验就可以得到真假判定了(当然其实自然科学里也存在自洽不相容的理论,但基本都是能解释且预测现实现象与数据的,这里先不较真)。社会科学的一个问题在于通用检验标准几乎不存在,不同观点都有事实支持,殊不知如果执行人不是思想上有了观点共识或信仰,这事成不成完全看运气。作为读者分不清原理跟观点是灾难性的,两者都可以指导个人决策,而观点指导的决策具有回音壁效应可以自我加强。当前的社会风气对于成功与专家的定义是职业化的,很多人灌的鸡汤观点与建议只是营销为目的的生存手段,他们自己都不一定信。当然,塔勒布是有自己一套自洽观点的且他自己也亲自实践的,因为其过往的历史比较辉煌,所以他的观点很容易被当成原理吹捧。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别人的观点是走耳朵不进脑子的,基本上无害,但有两类人是走心的,一类是执行力非常高但思考不多的偏执狂,常见于各种创业人士与销售,对成功有着不可遏制的进取心;另一类是思考很多但执行谨慎的人,这些人比较适合做学术,但也是基本上无害的。塔勒布属于后者中执行力也比较爆表的人,属于罕见的知行合一物种。不过,当你不是怀着读爽文心情看他的作品时,你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非对称风险》属于塔勒布不确定性丛书的一本,这一系列包括《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与《反脆弱》,塔勒布写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一本都是前一本里某个章节的扩展,有类似写作习惯的还有人类学的钻石教授、简史学者赫拉利跟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说好听了是N步曲,不好听了就是炒冷饭,对于喜欢精读的朋友往往读一本代表作就可以自行推导出其他书的主要观点了。很多书其实是反复在用一些知名实验或事件来进行论述,当然会有作者视角下的思考,但观点一般都带毒,掺杂私货或过度延伸,所以读这类畅销书了解事实比提炼观点要重要些。反复使用的事实或实验结果可能并不牢靠,基于其上的观点自然难于立足,当前流行的书籍解读往往过于强调干货,注重结论而移除掉论据,碰上喜欢只采纳自己认同观点与事实的作者写的书,几乎一定会被带偏。另外畅销书这个产业也驯化了作者,续作大都不如成名作阅读价值高,这个主题以后再说。

《非对称风险》开篇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知识要来自实践的观点,其实是对理论家书呆子的批判,捎带揶揄了所有“知识分子”。他认为持干涉主义的人都是天真静态的,对事实漠视不算还经常搞些风险转嫁的事。塔勒布认为风险与收益需要对称,高风险高收益,而不能做转嫁风险投机取巧的事,要依赖法律而不是监管,虽然这是代理人制度下很普遍的问题。我总结下就是不能干鞋过河,你要过河就要下水且只有你实践过且直面过风险本身才能合理评估风险。当前的政治经济制度确实搞出了很多风险收益不对等的行业或职业,例如网上就存在一大批人搞无风险套利,再就是拿着天价薪酬但一出事就赖运气不好的企业与政府高管。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经济发展存在约10年的周期性而奖金一年一发,这样就存在那种拿了N年高风险收益的人等出系统风险时最多只损失当年的奖金,真正的风险被政府纳税人按黑天鹅接盘。这是事实,确实不对等,当前大量人在做着不担责任但拿功劳的事,这个本书核心观点我是认同的,不过具体到他的论证过程,我觉得他夹带大量私货来宣泄情绪,很多地方根本没论证清楚。

  • 代理人

我本人是非常反感中介的,不过我质疑的是绝大多数代理人其实没有任何知识专业性可言,就是在根据信息不对称营利。塔勒布也质疑代理人的专业性,不过他关注的是风险共担,例如推销股票的人如果自己不买股票就没权利推销。现实中是很多推销理财产品的人确实会伪装成提建议,塔勒布觉得这是不道德的。正常的交易双方需要共同负担风险而不是一方负担风险而另一方仍然获利。进一步讲,如果信息传播过程中如果一直追求免责,那么传播越广,市场动荡可能性越大,相比利益相关方自己给自己背书的话,利益无关方不负责任的评价会产生更差的后果。简单说就是用真金白银投票而不是口头承诺。这个观点更像是道德呼吁与现实批判,基于此作者进一步认为全球化与普世价值受到风险适用范围的限制,多民族国家的政府政策不靠谱,我觉得这段论证属于个人发泄,纯粹因为他共和党小政府理念强推出来的,例如塔勒布用人口规模来说明瑞士运行良好,但其实这是个现象与孤证,他并未给出运行良好的证据,但却大书特书自己对干涉主义者的不满。类似塔勒布这种知识面远广于大多数人的作者通过旁征博引可以很快把读者绕晕,类似大型商场那种高端奢华的超现实主义装修,你一进去就晕了,剩下的就是被他各类事例牵着走而顺着他的思路放弃了反思,这种夹带私货的写法很营销,但对论述问题帮助不大。亲密人交流的规矩当然不能套在大尺度人群里,但这引不出全球化的局限性问题,塔勒布本身是反对自己扎稻草人当靶子的,但其实他反对的那个理念也是自己造出来的,与现实并不符合,这种对自己观点论述明确但将反对观点丑化的写法非常不妥,然而在少数派这一章里,他又把这个也合理化了。

  • 少数派

少数派的坚持会获得胜利,这是政治选举中常见的状况,在西式民主里类似步枪协会这种人数不多但团结的利益团体其实是在少数决定多数的投票规则下的独裁者,这个原理但凡学过博弈论的人都知道。当大多数人漠不关心随机投票时,少数顽固分子是会最终胜利的,这个现象确实让少数人实现了精英统治或者独裁统治,不过这个论据塔勒布用起来简直是随心所欲了,他本人反对转基因,然后他就说大农业公司不了解少数派坚持因此他作为少数派里有道德的那一方守住了底线,这个论述没问题,但他却在道德与否上双标了,他认为转基因有问题就是有道德,别人认为没问题就是不懂少数派原理的傻瓜,这直接成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少数派原理其实不论证他在本书的核心观点,只是说明了现实世界中不对称风险的存在是广泛的,我觉得他加这么一章大概率是为了泄私愤。

  • 变相奴役

在变相奴役这一章里,塔勒布又揭示了当前社会的一个现状,那就是无处不在的奴役,然而这不是什么新概念,但凡懂点管理的都知道心理操控对于完成目标的重要性。自由当然不免费,甚至代价高昂,现代社会的效率化运转就是想把人搞成螺丝钉。然而这个现状其实也不直接论述风险问题,塔勒布在这里面又夹带了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特别是理查德·赛勒的讽刺,基于我对理查德·赛勒书的了解,他确实也属于偏执狂这一类的人,不过这些跑题论据真的可以删了,不影响阅读。此外,塔勒布又强行推销一把自己在《反脆弱》里关于位高权重应该更脆弱的观点。对于论据的事实我觉得是没问题的,但这个写作组织方式确实是别有用心了。之后的论述又把第一章内容用其他的事实补充一遍,顺带又黑了一把转基因农业公司,还宣传了一把自己对特朗普有血有肉表现的赞同,塔勒布在这里表现的像一个怨妇,委屈一大堆,我觉得他大可以另写一本书或文章来发泄,混到这本书的主题里既没有论述效果,也不能给读者带来新的事实认知,这么明显的政治倾向指导了论述,让书整体呈现律师式辩论而非探索式辩论的基调,先有观点后有事实,那你是很难说服别人的。当然,这个变相奴役的现象确实是值得讨论的,里面高薪外派等论据也算得上精彩,但整体感觉还是跑题。

  • 唯科学主义

在这一段论述里,塔勒布毫不掩饰其对学院派的鄙视,实话说他提到的问题都存在,例如循环论证,搞不清楚“没有证据表明”与“证据表明没有”的区别(往深了说其实是p值的锅)等等。学术界也确实存在术语化理论化但不面对真实问题的倾向,但很多时候学者研究没法“风险共担”,因为科学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要是追责到底研究是没法做的,我理解塔勒布的批判,但有些话确实过了而无助于解决问题,因为逻辑上与现实上根本不存在解决方案。关于学术界观点静态化的论述也比较精彩,不过在他反对皮凯蒂的论述上我觉得他的论述又出了问题,在皮凯蒂关于资本回报率与劳动投入的比较问题上,他简单用人员流动来否定了,其实人员流动不影响比较,资本回报率高的团体总是存在的,财富集中趋势也总是存在的,不能说因为你总是看到投资者一夜破产而认为趋势不存在,在这点上我觉得个人经验论述是比不是数据论述的。这根本就是不同研究视角,塔勒布觉得富人承担高流动风险的感知其实并不是事实,是他理想中的美国精神,根植于其政治主张。拿观点理念筛选的经验事实来反对别人的论述并推崇非黑即白的是非观我很难认同。然而搞笑的是很多书评人特别喜欢这个章节,因为他反对的可是《21世纪的资本论》这本网红著作,如果认真读过的话其实会发现这段论述非常无力。至于他放在附录里那些“铁甲舰”一样的论述,道理上没问题,确实富人构成变化的方差会伴随不平等程度加剧而变大,但这不能反驳财富集中的的事实,变化再大美国中产20年生活水平不提高的现状也不改变,这个问题讨论上塔勒布更像是个书呆子。唯科学主义不好,但你也不能用唯科学主义的论述方式来反驳,这让论述看上去像是大型诡辩会。另外塔勒布认为数据更多时候是唬人了,背后逻辑更重要,这也没错,但没有事实数据支持的逻辑我觉得是政治主张,更谈不上对错,因为你都没法用数据判断对错。然后塔勒布又说时间是检验理论的标准,那说到底还不是数据?时间检验对于政治主张或观点是靠谱的,这点在塔勒布这里倒挺自洽的。

从第六卷开始,我觉得塔勒布更多时候是在宣传自己个人经验,有些是有道理的,另一些则前后矛盾。塔勒布一方面认为专家不靠谱,另一方面又崇尚高深莫测论述不清的低调大师,觉得把意图或商业企划书写的谁都能看懂就是在吹牛骗钱。诚然这个经验事实无法反驳,但如果商业企划书全是术语别人看不懂就值得投吗?这个写法实在是发泄多过解决问题。一方面推崇动态性,另一方面又告诫要只关心事情结果,然后顺带黑一把“黄金大米”的技术解决方案不如降低物流成本来的可靠。之后又认为当前的教育是华而不实的奢侈品,这点我也认同,但到了论文研究上又开始搞双标:物理数学论文可以看没有同行评议的预印本,其他学科就要看顶级期刊。他同情富人,因为富人会有各种附生的顾问骗钱,所以要隐藏财富才能平等地成为朋友,但这些顾问针对富人的终极原因是因为穷人根本就雇不起,如果雇得起他们一样骗。我很佩服塔勒布,同一件事实竟然能想到一个完全不靠谱的解释,他不但屁股决定脑袋还觉得就应该这样。没错,大家都屁股决定脑袋似乎是市场机制起效的秘诀,但问题是你得告诉读者你的观点是有偏的,像这样矫枉过正个人感觉并不可取。另外他也推崇信仰,认为这是“风险共担”的表现,但我觉得制度设计比信仰更有效率。他过分推崇经验,甚至对迷信大加赞赏,认为这种保守更有利于生存。然而在这点上他恰恰忽略了事情动态发展的过程,迷信的事实基础是会改变的,如果你读他的书的同时在思考的话,会觉得他很多时候为了证明而证明,只选了对论述有利的观点。

其实黑他半天也得承认,他的知识面与洞见还是有很多非常可取的地方,例如他认为承担风险的勇气是最高的美德、丛林法则其实也意味着合作、人们过分夸大了战争对历史的推进作用、反对咬文嚼字的哲学炼金术士等等,他对理性的批判也非常深入。我最欣赏的是他对两种概率的区分,也就是集合概率与时间概率,集合概率是整体的,时间概率是个人的,很多人会把集合概率当成时间概率来用,例如投资里生存是第一法则,如果个人爆仓了集合概率毫无意义。不过这其实是他《随机漫步的傻瓜》里的核心观点,也就是现实世界个人决策面对的概率是厚尾的,反复决策会让集合概率中的低频事件几乎一定会发生,确实很多研究者是分不清楚的或者装分不清楚的。基于此他认为行为经济学里个人厌恶风险不是非理性行为而是特别合理的,心理账户理论也是错误的,同理他还批评了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评价不靠谱。这个批评非常有力,但我觉得他在玩文字游戏,纠结理性的定义,这些现象的存在总是可以说有合理成分的,甚至按他这个说法所有事都是合理的,未知风险总是不可预测,这对解决问题其实没有帮助。理性确实是在避免系统性毁灭,但这这个笼统定义是无法证伪的,任何行为都可以被某个视角合理解释为避免系统性毁灭。

其实如果这本书缩成一篇宣传风险共担的万字长文是非常优秀的,因为风险共担应该是这个社会运转的基本法则。但他扩成一本书后就成了共和党保守派小政府政治思想大全了,反权威与反转基因这些其实论据不充分的事实占据了大量篇幅,如果抱着读爽文的心情读是没问题的,但如果同时进行思考就会发现很多漏洞与不足。而且最有力的证据其实在他前几本书里都写过了,这让我感觉他出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圈钱与发泄不满。读这本书可以更关注他列举的事实,至于他的推理问题太多,他说了很多实在话,有些是别人知道也不说的,这点难能可贵。干鞋过河不可取,但过于依赖经验也要注意其中的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