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0 字

美人税、人工智能与知识经济

美人税

《世界奇妙物语2016春季特别篇》里讲述了一个关于美人税的故事,女主人公爱子是个美女,因此在职场上处处春风得意,然而政府认为这样有碍竞争公平就针对性地征收了美人税。女主在经历了开始的不适应后逐渐接纳这种税作为一种身份认可,然而,在同为美女的母亲去世后自己不但拿不到遗产还要补交税款,这使得女主不堪忍受并通过装丑来降低税率,女主这一行为被以偷税漏税的罪名起诉而入狱。监狱里女主最终认识到心灵美才是重要的,但出狱后意外发现自己不用交税了,这时女主才注意到政府认为美人税交的人太少而改变了美丑标准来增大收税人群,而女主此时已经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丑女”了。

这个故事其实也是有研究基础的,外观是会实打实地给条件一致的人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而澳大利亚两位经济学家[考察](Unpacking the Beauty Premium: What Channels Does it Operate Through, and Has it Changed Over Time?)了1984年到2009年间澳大利亚人口中外貌的影响后发现,更漂亮的人不仅仅职场上会受益,整个家庭收入也会提高。同时他们也发现在这25年间,这个影响几乎是稳定的。如果澳大利亚的结果可以推广的话,我们就能知道一个现实:类似外貌的天赋对于个人的事业家庭发展是有助益的。贫富差距过大会导致社会失衡,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我对他们收税就可以了。但我想强调的是第二个研究结论,那就是这个影响会不会继续稳定下去,如果不稳定那么也没有太大的必要进行外部干扰。

人工智能

最可能对外貌优势产生影响的其实就是人工智能。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产生意识取代人类,这个我不做评价,但眼下看得到的却是人工智能会影响定价策略。说白了,如果你经常在网上活动,那么你看到的价格将受你网上行为记录的影响,天天看宝马奔驰的人买机票价格就基本没啥折扣而天天搜青旅的人则可以看到更低的折扣。也许你说我新注册一个用户或者清除缓存不就完了,也许5年前可以这么做,现在已经没用了。

只要你是一个互联网重度用户,你的设备、经常登录的IP所代表的地点、常用邮箱或ID、打字习惯、浏览习惯等都可以用来追踪到你而且目前就有这样的公司,号称掌握千万甚至亿级用户的唯一标志符,其服务对象多半是互联网电商,当然也有非营利机构。只要你在产生互联数据,就会有算法对你进行画像与归类,然后就是定向营销。这个所谓个性化的服务其实本质上都是在发掘现金奶牛,调动并满足你的需求。看起来像是双赢,你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商家很快找到顾客,但实际上很快你就会有爱子的感觉,那就是钱越花越多而收获到的东西大概是所谓的潮流吧。

更尴尬的是你根本就不可能逃离这个循环,当你缺钱时,然后你的互联网记录会告诉算法,这个人没现金了,而算法也会通知银行,这个人快破产了,风险角度不要借钱(银行不大可能不买),然后它可以推点p2p或高息信贷了,相信你还是会觉得这个算法很贴心的。等到这个人真正已经破产,就会成为算法忽略的那一部分“互联网流浪汉”,此时互联网已经不打算让你互联接受“免费”且“贴心”的服务了。

相比所谓人工智能控制人类,市场借助人工智能控制人类更可怕也更具有可行性,因为这个实打实会创造利润且被各大互联网寡头追逐。所谓的电商、金融、政府如果都进行充分的信息流通,那么一个可预计的后果就是过往构建算法的经验知识将成为真正统治互联网的规则。那些社会上不可明说的规矩例如有房才结婚、女性要持家、喝红酒有品味、练毛笔字有文化…都会被算法捕捉用来训练自己的模式。基于经验构建的算法不会考虑反馈,但反馈的效果却会用来继续强化算法,这样的商业市场社会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喜欢,但目前正在形成。天赋也好、努力也罢,很多原来根本不会有人去思考的行为模式只要形成规模产生效益就可能被人工智能放大并用来牟利,此时旧有的基于非互联网模式产生的道德与伦理都可能变得不再稳定。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伪的,是少数人圈钱自嗨忽悠出来的概念,而这两年教人成功的人比真正成功的人还多,他们传播着各种“消费升级”的理念,其本质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个算法,把经验固化成教条。但其实知识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听着摘要与结论就能掌握的,因为这些人很少让你自己去思考问题而是通过论文、权威著作与亲身经历生生把一些东西压给读者,而且还收费。给我感觉像是另一种包装过的人生应试教育,而且还通过收费来强调“花了钱才会学”,这招你在健身房没见过?

数据都是很诚实的,你去看看那些订阅过的专栏,再看看里面的文章阅读数你就知道大概有多少人只是通过购买这种仪式感来忽悠自己了。一年以后,也许会有各种优惠让你继续这种仪式感,反正赚钱的又不是你,你只是付费工具。真正学到知识可能只有通过不断思考这一条路径,如果在这个知识经济喧嚣的时候你从中体会了乐趣那付费是合适的,如果没有,最好别让这些卖人生经验的去持续干扰你构建自己的人生经验,毕竟这只是风潮,过后冷静下来你还是得学会面对你是你,他是他的现实。

知识经济的伪就伪在这本质上还是一种营销,引导你的愿望并告诉你这玩意有用有意思,通过你的消费来告诉你你的选择是对的并不断加强,然后等你发觉这是虚幻时它又去忽悠下一批了。有用也好、有意思也罢,都应该你自己说了算,而不是大v跟人工智能算法说了算。好比被收了美人税的爱子感到的身份认同,现实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沉浸其中,殊不知美丑规则都是可以被摆布的。

我不是在写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