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够久的人一般都会发现伴随阅历增长,生活基本是周期性的,新的东西或行为模式基本是很难从已经周期化的日常里找到一席之地的。
从一天来看,一天24小时。8小时睡眠跟8小时工作基本是死的,就算你在工作时间摸鱼,那也不是生活的心态。这一天8小时的生活时间会伴随人生不同阶段被不同责任任务占据,没毕业前会有作业与家长控制(义务教育可不是8小时工作制,更长),成家前要觅偶,成家后要维系家庭照顾老小,老了要考虑行动不便,这部分我们算每天2小时,吃饭做饭刷碗打扫每天2小时,通勤锻炼清洁每天2小时,剩下的每天其实就2个小时发展个人兴趣,你要是搞点终身学习,那就基本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生活了,当然如果放弃成家,还是能有额外2小时每天看部电影,前提是你顶得住外界压力。
经济学上的心理账户其实在生活时间分配上同样有效。也许你每天睡不到8小时,但也会用刷手机发呆等行为补上,美其名曰碎片时间。拿上面这个2小时家庭责任、2小时吃饭、2小时通勤锻炼、2小时个人兴趣来说,现实中一定是非常极端的,如果你孩子没上学,这8小时可能全要放在幼崽看护上,而其他不可压缩的日常要么牺牲睡眠,要么工作摸鱼,在修成影分身前这些无论如何跑不了。在不同账户上的时间会独立形成压迫感,失眠、食欲不振、缺乏锻炼等问题单独就可以形成焦虑感,混在一起足以让一个现代人生理崩溃。
据我观察,中年人最喜欢家庭责任账户,一句一切为了孩子或老人就可以忘却其他账户的烦恼,把多目标的生活变成单目标的优化任务并自带感动自己的牺牲精神。上学卷分、上班卷职级、回家卷孩子老人,周而复始,单目标优化总会有稀缺性出现,然后去打拼,搏一个山外有山的境界。当然也有那全身心投入吃饭做饭别的不管的,一天跑一个马拉松的人也是有的,一旦生活变成单一目标就不会有太多决策压力。这样挺好,任何现代政府都不希望民众躺平,也期望个体有目标感,奋斗,不然整体经济上政治上都不可持续。目标的实现方式也很直白,体力跟脑力至少要有一个在线,哪怕做的是无用功。
单一目标当然可以拆成阶段性小目标分步实现,但如果过分挤压其他时间账户,生理心理总有一个要承受不起。这里不妨计算一下,假设我每周要读书2小时、玩游戏4小时、看电影2小时、看漫画2小时、听播客2小时,那么显而易见,一周所有用来发展个人兴趣的14个小时其实就剩了2小时,而这个阅读量一个月只能读一本书、两个月才能通关一个游戏、一周看一部电影与4本漫画,要是某个娱乐项目多用了时间,结局就是毫无时间发展个人兴趣。如果发展就要向其他账户进行时间借贷,快速吃饭或者吃外卖可以省吃饭时间,不锻炼在家工作可以省通勤,不婚丁克可以省家庭责任,如果都想要,那几乎一定需要向工作时间与睡眠时间账户借贷。
任何一个账户的长期债务都会导致生理或心理的失衡。睡不好生理出问题,工作不好心理出问题,吃不好饭缺乏锻炼没有家庭支持都很难长期持续。很明显每个人的平衡点或者说失衡点是不一样的,但这可以用来说明一个简单的现象,如果一个人为了追求单一目标对其他时间账户进行了借贷行为,那么其在特定生活项目上必然有所缺失。一个一天读2小时研究文献的人大概率没有个人兴趣,天天健身房2小时的大概率吃代餐,而能无忧无虑发展个人兴趣、好好吃饭天天锻炼还能跟你下班聊2个小时的,那八成是想对你负家庭责任。无他,人的时间就那么多,如果是通过牺牲健康来抗,长期总生命时间一定吃亏。我见过很多特别勤奋用前半生奋斗换后半生躺平的,但还没等躺平就快进太平间了,人得学会算总账。
那我们就来算一下一个人一生娱乐方面的总账。20岁后一周看一部电影,一年52部,不用倍速播放活到70岁(70岁后大概率认知或生理方面会出现问题),也就不到三千部电影,而现在全球一年就生产1万部电影。两个月通关一个游戏,一辈子也就三百个游戏,而现在全球一年有几万个游戏上线。一年追一套漫画,一辈子50部。一年听十首歌,一辈子五百首歌,相信一多半都是单曲循环。而上面这个频率的娱乐消费转化成开支,在全部支持正版的前提下,一年大概3000元人民币就够了,需求低一点开几个视频会员就够了,这个时代的自我向娱乐并不昂贵,当然要是粉丝向娱乐那就没边了,一个音乐会可能几千块就出去了。
这个总账不用细算你就会发现,相比生产端,消费端不一定缺钱,但几乎一定缺时间。现在已不是上世纪那种全民听同一首歌与背诵春晚小品台词的时代了,生产供给过剩几乎一定导致共同回忆的缺失,互联网时代的人各怀各的旧。所谓的大爆款也不过几万点击,放到上亿的人口背景里是绝对的少数派,但同时也不要忘了,几万点击乘上一个单价几十元的商品那就是个几百万的生意,一个人一辈子能赚几个几百万?如果你的思维习惯了这样的放缩就会发现社会运行看似不讲道理,但其实冥冥中都有定数,只要我们每天还是24小时,消费端一定是有上限的。
只要想明白时间上限与时间账户间的借贷,个体生活就简单多了,那就是找到自己的生理心理平衡点然后把这个点训练成面,让自己在失衡状态下可以回复平衡。这就相当于通过记账维持自己的财务平衡,通过了解自己在不同时间上的分配现状来规划后续时间的使用,这对于过分看重单一目标的人特别重要,忽视了任何一个账户的时间投入,都可能在后续产生一个很大的负面杠杆,而且没有调节经验的话很容易一次重挫就翻不过来了。只要维持出各个账户的最低时间,那么长期运行调节后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底线与灵活度了,比起了解别人,了解自己更简单也更可控。
好了,我想我已经编好了一套理论来解释博客断更了,仅仅是某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游戏账户超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