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5 字

广义瓦片经济

瓦片经济是土地财政下房地产行业扩张期的一种经济现象,此时城乡结合部失去土地的农民通过增盖瓦片房出租房屋来生活,伴随城市化进程,出租的收益会远高于打工,客观形成了一个有闲阶级。这个现象古已有之,例如欧洲在一战前大量贵族子弟成年后拿着家族年金周游列国享受人生,此时瓦片可以泛指遗产信托、房产、股票等具有增值属性的东西,可以理解为这部分人不生产但依然可以可持续性消费。在《21世纪资本论》里,这种现象被抽象为资本收益率与银行利率的比值,当资本收益率高于银行利率后,就会出现吃瓦片现象。通常,吃瓦片现象在技术进步主导下不算坏事,换个好听说法就是追求提前退休与财富自由。但如果技术引擎熄火,社会经济失去增长点与增长预期,瓦片阶级与打工人阶级就会出现矛盾,打工人阶级会持续内卷内耗,到一定程度打工人会发现自己再怎么辛苦劳动也无法进入瓦片阶层,此时就会质疑当前社会体制,引发轻一点的改革或重一点的战争。

当前依然存在广义上的瓦片经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国债利率与退休金。国债利率可看作一种无风险投资,买国债一年5%的回报已经足够家资颇丰的阶层吃瓦片了。虽然当前美国国债利率从历史上看不算高,但当前的体量已经不太可能承担更高利率了,基数太大单纯支付利息都困难。而且,在高利率环境下一定要有年化收益率更高的行业做支撑才行,否则同样的钱一定会流向5%的无风险国债。目前大概只有人工智能与航空航天两个口符合条件,后者还处于基建期但前者已经有大语言模型探路了。但问题也在这里,虽然我个人看好也使用,但从生活中观察来看,普通人能用到大语言模型的场景比较有限,属于少数人提高效率但多数人尝鲜一下就找不到应用场景的工具。当市场里缺少新的增长点,不能让投资者看到5%以上的年化收益钱就会流向国债,而当前美债的高息也在持续从全球回笼资金,对所有国债利率低于5%的国家都不是好消息,会缺少外部投资,而在投资不足情况下想继续发展经济,只能通过大量印钞来贬值本币来应对,更不用说还要保证国内消费市场的活跃来提高内需。但美国如果直接降息,后果自然就是美元走弱与进口产品涨价带来的滞涨,这种情况同样是不能长期维持的。全球尺度看,美国发行的美元计价国债实际上就是一种美国人吃瓦片全球收税的行为,这个秩序是靠美军维持的,但被收割的国家不会多高兴。

如果说美国国债是地理空间上的广义吃瓦片,退休金则是在代际时间尺度上吃瓦片。以中国为例,60多年前三年困难结束,后面持续了二十多年每年两千万的出生人口,这波人口红利推动了经济,但眼下陆续都到了退休年龄。退休属于国家级福利,意味着你不用参与生产就可以拿到收入,广义上同样是吃瓦片,这样的人每年两千万递增,带来的相关社保支出都是万亿级别的。因为这是现收现付制,按当前人口结构未来一定会出现入不敷出,国家层面一定是要走通货膨胀与涨薪(或全民发钱)来变相降低养老金的购买力的,这样可以保证每年退休金都会增加,但事实上购买力却下降,不然无法平衡掉社保体系里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本身设计这个制度时想的是生产力大发展会形成生产过剩,这样通过退休机制让那些为建设社会付出劳动的人在余生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同时给年轻人就业挪窝。现实情况是生产力确实到了产能过剩状态,但并没有形成普惠,只是让一部分人进入财富自由追求个人发展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还在自定义的生存线上来回挣扎。这里之所以说自定义,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低生活标准,有些人最低生活标准就是6小时以上航班必须买两仓,有些人最低生活标准是每顿饭都有肉,还有人最低生活标准是一天能吃一顿八分饱……体制层面是不能指导每个人的具体生活的,也就无从理解每个人的生存线,后果就是各利益集团自定义自己的生存线。也就是说,退休金内部也存在分配问题。

国内退休待遇有三档,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性国企央企等所谓体制内一档,打工人签了劳动合同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档,自己养自己的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低保一档。其实目前改革是打算让公务员事业单位跟普通打工人一样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的,但事实上体制内有的是自己不用交,有的是按最高档走,反正我身边统计学的结果就是体制内要比普通打工人拿到手的退休金要高至少一倍,而普通打工人要比农民工或务农的人的退休金高十倍以上,主要在于很多第三档的人没交过社保或按最低交或子女一次性补缴,这样退休了也就一个月一百元人民币。不过这三档参保人数分配极为畸形,第一档只有五千多万,第二档大概五亿,第三档五亿,但看近年总开支上来说,第二档比第三档高了十倍有余,跟第一档持平,从人均上就会出现100:10:1这样的离谱分配结构。按当前生活水平,第三档的退休金是没办法维持基本生活的,第二档属于正常,但第一档的退休金收入是远高于第二三档那十亿人的工资的。考虑到后面每年两千万的适龄退休人口,这样的分配结构本身就是社会风险。未来大概率会两头改革,体制内退休待遇会与职工退休待遇并轨,同时提高低保待遇,在缓慢的通货膨胀下施行共同富裕,不然这套社会福利体制是不可持续的。其实退休的人本身就是一个更大的利益共同体,其对立面是那些在交社保的打工人。而打工人的对立面除了退休吃瓦片的,还有资本瓦片,他们可以通过机器人替代人工换取更高资本收益率,当这个收益率高于银行利率时,资本瓦片也就出现了。这两个瓦片阶级会在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挤压打工人的收益,而打工人的对策就是啃老与工会,打不过就加入,这在任何现代国家都一样。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社会保障开支一定会逐渐成为GDP的大头,他们普遍都主张国民走三条路支持养老,一条是社会层面基本养老,一条是个人免税或后缴税的养老金账户,另一条是商业养老保险或企业年金。单纯指望社会层面基本养老来吃瓦片是一定会被通货膨胀稀释成温饱养老的,也不要太指望体制内会持续有十倍于其他打工人的待遇,这也是一定会温水煮青蛙式调降的,个人免税账户跟商业养老或企业年金最大问题就是你得有个经济持续向好的预期,不然不好说你能从里面拿多少钱。总之,我的预期就是放弃退休预期,政府出于维持体制会控制吃瓦片的比例。如果人群中吃瓦片的比例在10%以内且经济大环境有增长点,那问题不大,但高了就会形成有尖锐对立的等级社会。吃瓦片跟贫富差距是有相关性的共生体,吃瓦片的利益集团人群基数要比富人更大,财富分配也没那么极端,会形成利益共同体。再广义上说,很多行业本身就是拿超出社会平均水平几倍的收入,但却没有承担相应的风险,反而是利用知识壁垒与信息差降低自己收入下滑的可能性。瓦片群体所追求的高生活品质与经济安全感是很多是不可能有较大受众的,当经济下行开始,这种需求更是被看作不公平的特权,不用等民众反对,政府一定会想办法调控,当前待遇越是稳定,后面的落差感就越大,因此我十分看不明白现在一帮人挤破头去体制内,未来这种短视带来的落差感不会低。

其实不论空间上的债务与代际间的退休待遇,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都属于内耗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当前的生产力水平是足以消除贫困让所有人维持在一个过得去的生活水平下的,但眼下的收入分配体系却做不到,主要是劫富济贫这个行为本身也违反当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经济规律与伦理。举个例子,我有个邻居,夫妻两口子收入中等偏上,丈夫出于孝顺把老母亲接到家里照顾,这位老母亲每月的收入是一百多的低保,然而过得并不快乐,每天都去小区垃圾堆捡瓶子,坐免费公交到废品收购站卖了换钱,她儿子明确表示可以给零花钱,但老母亲就是觉得如果自己收入能高一点,在儿媳面前腰板就直一些,而她的儿媳其实也并不介意给零花钱,但这位老母亲还是住上一段时间就跑回农村老宅住一个月,而那边医疗条件又不行,这就造成两口子跟老母亲三方都很别扭。说这个其实想说的是,就算没有法律限制,你直接给所有人发钱很多人也可能不接受,过不去这个不劳而获的坎,而瓦片阶层却心安理得不劳而获,这中间最难调和的就是利益获得方需要有明确的意义感。因此你也会看到所有现代国家都喜欢经济下行期搞基建,不一定是真的需要,但一定是要通过某种方式让人们拿到钱,施行实质上的全民基本收入。很多地方抵制新技术,不一定是不喜欢新技术的高效,而是这个提高的效率赶不上让人们工作产生意义感带来的体验。例如你可以用送餐机器人替代人工,这样菜价会降低,但会失去就业,如果一个城市全是机器运行,自杀率必然低不了,你没法让没工作的人对城市产生有意义的预期。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也需要对“不劳而获”的适应。政府实际上是在有意无意培养瓦片思维,但这个过程必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搞笑的,而且钱很可能也没发出去就被精明的利益集团截胡,出现特权或瓦片阶层跟吃不上饭却还要无效加班的内卷打工人群体。

总结一下,瓦片经济在未来会成为很多社会矛盾爆发的引线,但也可看作一种不劳而获思想的启蒙,决定其走向的还是技术水平与配套的社会体制。至于是什么样的体制,就是你脑子里正在想的那个,只不过“你”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