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9 字

捷径

作为不入门钓鱼佬,我是空军十五次才钓上第一条鱼,结果那天免费钓鱼日,单位有个同事现买的鱼竿蚯蚓钓到了四条,而且她连甩杆都不会,是拿着杆,她丈夫甩钩把鱼钓上来的,完了还很兴奋说钓鱼确实上瘾。你钓上来当然上瘾啊,我特么甩了快两百杆除了放生水草就是拟饵打窝,都说钓鱼有新手保护期,可以培养兴趣,感情我的新手保护期都保护鱼去了,更不用说我钓鱼都是直接放生,同事一家直接烧汤了。不过说这些都没用,后来我也去沃尔玛买了蚯蚓,才发现活饵就是差不多杆杆上鱼,我一直用拟饵还没基本功,空军十五次不冤,现在拟饵也能上鱼了,经验起码累积够了,跟技术关系确实有限,找好时间地点可能更重要。

关于经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需要自己去试错累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要站在前人肩上才有进步。这两种观点都有自己适用的场景,人类文明传承就是一种经验延续,很多生存经验甚至直接刻到基因里,例如对蛇与蜘蛛的恐惧。另一些则通过语言文字流传,此时语言文字是对经验本身的描述,需要形成“概念”这种东西才能高效率传播,有些过于抽象就形成了所谓的“道”,可以解释万事万物且有一套逻辑自洽的概念体系,所有实践上的失误都来源于把道变成术过程中人自身的修为不够或不彻底。例如中国科举制度就考察你十三经,因为经书已经把所有治国安邦的东西都说清楚了,中世纪欧洲则由教会把持解释世界的权利,后来所谓的宗教改革可近似理解为普通人借助《圣经》这一本书把解释权从教会要回到自己手里,因信称义了。这种经验好不好对不对跟经验本身的模糊性是有关系的,你说的越模糊,后人就有更大空间去解释具体现象,这类形而上学的东西最终是被讲究量化与描述准确性的现代化进程给取代了。

现代化进程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量化与准确。而人这种跟猴子同源的灵长目生物大脑在其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知道也不适应量化与准确描述,更多时候是定性与模糊描述。你现在可以跟我说甩杆要从两点钟方向往十点钟方向走,但在钟表不普及的年代,这种描述属于谁都听不明白的咒语,更多就是一句你把钩扔水里就完了。量化与准确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也是很容易被证实或证伪的,哪些证实很多次又没有被证伪的经验就成了所谓的规律,甚至可以再抽象一下进行数学化描述,变成一道数理逻辑符号运算题。然后,很快,人类就入了形而上学的前现代社会同样的坑,认为只要有套量化描述的理论体系就可以直接全面的解释现实问题。例如,我可以把甩杆练到教科书级别,但无奈目标区域没鱼,而此时的我想的却是我鱼竿不行,典型差生文具多思维。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从一开始就假定一定能钓上鱼,整个流程都是可管理控制的,这是构建在我现代量化准确大脑上的认知。不过,现实中我们能管控的永远只是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对于未知的东西(例如某区域就是没有鱼),要给概率论留下应用空间。

这个简单的道理实践里却很难,甚至可以说最难。“找捷径”某种程度几乎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代名词,信息自由流动的结果并不是最广大程度的分散,而是忠实再现了人类画地为牢的本性。本来人群中信息差是以一种天然形式存在,最早掌握信息工具的人敏锐发现了里面的利益与价值,于是信息掮客就出现了。信息掮客就是哪些发现领域内或不同领域间有借鉴价值的经验的人,他们通常会给以秘籍/潜规则/圈内消息/成功经验为主题推广自己的经验并以此牟利,利用财富多少来确定潜在客户,最终形成小圈子的信息壁垒。例如如果你有个亲戚今年高考,现在就是到处找人打听报考专业的高峰期。不过,这里更多是一种出钱买责任感的无能家长思维,事实更多是钱确实花出去了,但当前认为计划妥当的人生规划会被很多不可抗力或未知因素给彻底打乱。例如,2019年入学的大学生无论家长如何规划,其四年大学生活就是被疫情耽误了,跟四年前入学的大学生学到的东西就是有客观差距,面对无法规划的事情,现代人却没有前现代社会没有量化准确性评价的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了。

更可怕的不是走捷径失败,而是走成功后的错误归因。任凭你如何优化自己的人生轨迹,冤枉钱或学费都是该出就出的,但没花过冤枉钱或交点智商情商税反而成了被家庭或团体保护过度的状态。很多人介绍经验时会说这样做会少走弯路,很多乖孩子照做了,确实少走弯路了,但换来的就是路径依赖,认为这些经验是唯一有效途径。亚裔家庭都喜欢虎妈与爬藤,一辈子先卷自己,再替孩子做决定卷下一代,极端畏惧那些“不在正轨”的想法,先修路后铺路,生怕下一代不会走路。这其实是人类文明自限性的体现,越是路径依赖或捷径依赖,思维就越保守,目标也越是唯一,一旦达到某个目标后就会不知道干啥。而且捷径是一种上瘾的思维模式,总想参照人物传记里的蛛丝马迹去过所谓理想的人生,一条捷径成功了就会认为到处都有捷径,赚一次快钱就回不去拿工资的日常,这个副作用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的了的。很多所谓的捷径只是现象的复述,不是真正的规律。很多人归因出的经验其实是忽略掉了那些他以为不值一提的东西,如果完成一件事存在捷径,那大概率就是现在人在理性驱使下都在走的那一条,而不会是某个异常值给出的不外传的神秘配方。牢记现实世界里存在的真实捷径不大可能是你用一个月工资能买到的,假的更贵。

别人的经验对自己有没有价值这一点很多人是判断不了的,所以他们单纯就是想借鉴与复制表象以期待出现同样的结果。因此,对于经验的判断能力其实对个体是更重要的,你自己上灶台走一遭就会知道所谓给出盐3克,酱油2克这类标准菜谱里面没被定义的东西有多少了,你的锅大小深浅、灶台类型、菜的新鲜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出品,这些是没法完全量化的,还不如写个适量。但很多人畏惧这种自由选择权,更喜欢优化后的菜品,这种思维不经历一些实践是没法破除的。别人经验的本质其实就是替你决策,这是一种自由意志的掠夺,确实现代人每天要做的决策实在太多,不如让渡一些,但等都让渡完了,又发现空虚焦虑了,陷入了一种别人都在努力我却在浪费时间的纠结之中。

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意识到自己的决策或计划是以概率而不是因果的形式产生最终结果的,要把不确定性跟未知因素也放到自己的计划里并标注这些不可控因素。走了捷径但也要对捷径保持警惕,不要让捷径变成唯一。一定要给自己试错与实践的机会,这样不一定能帮你总结出大道理,但能让你甄别出那些兜售大道理的人思考的是否全面。最关键就是不要后悔,你自己选择也罢,认同别人经验也罢,都去自己承接决策后果,不要事后去埋怨与后悔,再去纠结过去的决定只会浪费现在的时间,而且有些决策的后果是几天后就知道,另一些则要等几年甚至没等出结果人就没了。

我年初回国在老家一个现代仿古景点看到了一面许愿墙,上面挂满了各种许愿牌,大多数都是写一个抽象的要开心,也有写要上岸的,还有给流量明星祈福的,但求子的我一个也没看到,冥冥中人们其实已经给出了自己的期许,这些期许混合着家庭规划会形成社会的未来。这个未来可能就是某个更高等文明的仿真实验或角色扮演游戏,那么看不看攻略是会影响游戏体验的,看了攻略不要觉得了不起,没看攻略也不要觉得影响效率,又不是赶着投胎,人生没有绩效考核,自己觉着有意思就对味了,不用活给别人看。

我还是觉着我杆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