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住在一座小山脚下的公寓里,山的一侧是法明顿,另一侧是新不列颠,这是说的镇的名字。面积上法明顿是新不列颠的两倍多,但人口上新不列颠却是法明顿两倍多,但都不到10万,地理上如此接近但经济上差距很大,法明顿可以看作中上社区而新不列颠在康州几乎垫底,我之前坐公交在新不列颠市区转车,车站的广告都是提示人口贩卖的。因此,我跟钻石教授有相反的疑问,为啥就隔了一座山,两座城市发展差距这么大。
周末我实际考察了一下新不列颠(其实本来就只是想游览下那边一个美术馆,该说不说这个小馆子非常有特色,主要关注美国艺术发展史),出来后走到个十字路口发现有几栋古典风格的建筑,门前竖着介绍。同很多没啥创造力的美国城市街道一样(538统计过美国人起街道名字,基本就是主街,公园大道,湖边大道,二大道三大道这个水平,好一点就橡树枫树雪松核桃,人名也就是林肯华盛顿,跟国内北京路花园路人民路差不多水平(很多翻译用音译是不妥的,会把其他语言起名的动因掩盖起来,翻译后会有祛魅效果(国内好像把番茄酱跟番茄沙司搞成了两个浓稠不一的东西,樱桃跟车厘子也是两个玩意(其实就是大小樱桃),其实翻译上可以直接区别,混杂音译显得不伦不类(这事港澳台干得最多,香港会有粤语音译,台湾则是闽南语或日语(台湾毕竟被日本殖民过五十年)音译混杂))),人名的翻译也可以把本意加上去,这样就会发现全世界的父母在起名上词汇的匮乏了(不知道读到这里有没有晕(没晕就再加一层(或者两层(这个写法比较适合我这种喜欢跑题的(就是不太好控制文本量(而且只能看,不能读))))))),这个十字路口一定有一条叫主街(main street),另一条叫嗨街(high street),十字路口四个角上分别是图书馆、邮局、教堂跟豪宅(有些城市是市政厅)。不过这好歹也是城市标配了,介绍里却写到这个城市有三百多年历史。美国好像也就二百多年,看来这个城市还是殖民地时代就有了。于是打算顺着街走,果然在尽头看到一个竖着纪念碑的小广场,名字叫中央公园(懒得吐槽),纪念的还是南北战争。在旁边美式中餐馆吃了午饭后拿出手机一搜,发现主街上恰有一家工业博物馆正好开门,门票7刀也不贵,当时就打算进去看一圈后赶半小时后公交回家。当时我没想到,之前的问题竟然在这个20平的小博物馆里找到了线索,这馆子下午一点开门到五点,就周三周六开门,我进去时不到两点,里面没其他游客,志愿服务的导游大哥给我很开心得讲了三个多小时一直到下班,差不多把所有展品都讲了一遍,我临走捐了点钱并鼓励大哥出本书,但考虑到出了书也是英文的,我就按我的理解来讲下这双城记,一期一会。
母城
故事的开头在法明顿,殖民地时代的清教徒在落户时自然不需要签证与积分,他们单纯就是按着水源地找地。法明顿这个地方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但清教徒看重的是这边有河可以搞农业,法明顿(Farmington)这个名字接地气的翻译应该就是农场地。农业这玩意很容易促进人口增长,到了1687年,一小撮别有用心的清教徒翻过了我公寓边上这座山,来到了另一片开阔地,也就是后来的新不列颠,但因为人口不多,他们虽然住在这边,但周末还得回法明顿的教堂做心理疏导。其实还有人走的更远一些,形成了现在叫做米尔顿的的城镇,到18世纪后期,米尔顿的分离主义分子修好了自己的教堂,连带现在新不列颠的这块地一同独立成一个新的教区,爷独立了。也就是说,18世纪虽然经历过了文艺复兴,但对于清教徒而言,区分地理还是要用教区这种封建构架。不过算算时间也快到波士顿倾茶了,经济与税这些资本主义的概念也开始流行了。但无论如何,法明顿作为母城向周边其实分出去特别多的城镇,被称为母城,此时的驱动力更多还是开荒种田。
蒸汽
时至18世纪末,工业革命来了。在工业革命之前,就算开荒也需要先找一条河,原因很简单,需要水车来提供动力磨小麦做面包,为啥不用风车,我也不知道,大概是不如水力稳定。另一种动力则是畜力,但其实也离不开水跟农业。此时,新不列颠的一个商人来到了纽约这个大港口,看到了一种蒸汽驱动的磨坊,顿时大喜过望,有了这玩意,生产面包就不用找河了。他将这套蒸汽系统带回了新不列颠,然后发现,蒸汽可以说万能的,什么玩意接上蒸汽都能动,因此也开启了新不列颠的工业时代。等到了19世纪中期,新不列颠也从米尔顿独立了,此时走的独立方式是宪章独立,也就是一伙居民凑一起起草一份城市宪章,然后公布出来说我们这地升级为城镇了,要修市政厅了。其实此时更本质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生产力,而南北战争则给新不列颠的蒸汽驱动小作坊带来了大量订单,新工厂吸引着新移民,新移民就不能要求一定要是新教徒,时间长了人口上也就有了独立管理的需求,属于技术驱动自发形成的城镇。此时一山之隔的法明顿则卷入了废奴运动之中,修了一些帮黑奴跑路的安全屋,同时也在修路跟运河来促进各地的联系(但此时康州修的都是收费路,得交过路费),运河挖到纽黑文,一度带来了很多水力驱动的工厂,毋庸置疑,法明顿也被卷入工业革命了。
繁荣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是新不列颠的繁荣期。事实上,在十九世纪末康州几乎生产了全美国大部分的硬件,而新不列颠生产了康州的大部分硬件,被誉为“世界硬件之都”,这里的硬件不是鼠标键盘,而是机械硬件,例如门把手、阀门、木工工具、锁、研磨机啥的,帝国大厦的门把手就是康州特供。此时虽然不远处的纽约出了个叫爱迪生的在搞电气发明,但蒸汽驱动的机械硬件专利更多是来自新不列颠。举个例子就是木工用的凿子,早期就是木凿,新不列颠就逐渐将其钢铁化,先是凿子部分,后来是底座,再往后整体钢铁化,凿子也变成可替换的组件,实现一个凿子可以凿不同的痕迹,非常符合维多利亚时代蒸汽朋克的风格。不过,这里有一条暗线,新不列颠的工业繁荣是经历了从军工模式到义乌模式的变革的。
在这个繁荣期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跟一次大萧条,每次世界大战都给新不列颠带来了大量政府订单,而承接订单的工厂甚至没有名字,这也没必要,政府就是唯一客户根本不愁卖不出去。例如19世纪末美国是生产不了轴承的,此时新不列颠一对夫妻跑到德国偷师,把轴承生产工艺带回了新不列颠,这个行为现在看挺眼熟的,但却没有知识产权指控。等到战争开始后,英法两国还是需要轴承,不然机械化部队根本动不了,但又不可能去德国买,这个时候山姆大叔含情脉脉的对英美说:我这有货,美国生产,绝不含德味,然后国际订单就一下子涌过来(这段也有大豆味)。可以说要不是世界大战,美国经济也没法起飞这么快。
战后政府订单退潮,这些工厂开启内需模式,不断在美国市场开疆拓土。两次世界大战中间夹了一个大萧条,那个时期新不列颠订单锐减,此时为了维持生计很多生产生产工具的工厂转型成了生产生活工具消费品,例如原来搞工具生产的工厂开始造金属机械玩具,部件都是可替换的,其实同期的瑞士乐高也在做同样的事。同时,新不列颠也开始生产小家电,我见到了大概七八个版本的烤面包机,从最早的双面电热丝到后面面包夹电热丝再到自旋转面包机,跟木工凿子类似,也是不断地在进行工业进化;保温瓶也从玻璃的进化到钢铁真空夹层,生产商是Stanley,但不是现在爆火的那个,这个Stanley现在还在新不列颠生产卷尺等工具。而这类工业品满足的则是那时家庭主妇的家务需求,那个年代当工人是可以养全家的,而孩子也多,家庭主妇模式明显优于双职工,但现在美国家庭主妇估计还不如单亲家庭多,时代变了。值得一提的是新不列颠曾经手敲出三百多辆汽车,保存到今天的只有个位数,其生产时间也不超过10年,到1912年之所以不做主要是福特公司的流水线跟T型车登上历史舞台了,新不列颠敲一辆车3500美元,福特850美元,这属于降维打击了。总之,新不列颠最繁荣就是这个阶段,到处是新工厂,今天上午在主街上辞职,下午就能在街的另一家工厂上手打螺丝,而战后婴儿潮也带来了各种需求,人们沉浸在繁荣之中,法明顿也一样。
铁锈
时间来到上世纪60年代,新不列颠的企业主开始逐渐离开这里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新不列颠的厂房设计太早,走的是工坊范而非流水线,货物在建筑物内部的搬运提高了生产成本与风险;另一个原因则是工人爷爷太强悍,搞罢工按月计,最长搞过半年,半年后回到工厂发现厂长跑路到南方修大平层新工厂了,就业下降与税收下降导致新不列颠开始走下坡路。要知道在这五十年前,那些看着自由女神像从爱丽丝岛登陆美国的新移民虽然第一站都是纽约,但新不列颠的工厂还是能吸引到很多出来讨生活的新移民的。到了70年代经济出现滞涨,此时美国很机智开始向东亚乃至全球转移工业来降低消费品成本,这给日本还有后期的四小龙带来了订单,但新不列颠的工人老哥们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等到了新世纪,另一个制造大国崛起则是彻底摧毁了美国工人体面的生活。
此时我们转头看看法明顿,同新不列颠一样,法明顿也经历了工业繁荣与衰退。然而,当前法明顿第一雇主是谁呢?是医院。法明顿很早就意识到服务业替代工业是大趋势,因此主抓了医疗跟教育两个不依赖外部订单的发展方向。目前法明顿的公立学区差不多是康州最好的,配合一个自然保护区修了医院跟养老社区,这样提供了给孩子老人的优质服务也就留住了人才。当然如果我们看看人种会发现这里白人比例80%以上,而新不列颠差不多只有三成,还是这伙老殖民者比较会挑地方,他们提高了地税导致穷人搬过来根本交不起税。这里还有一条暗线就是交通,法明顿的交通几乎只能靠车也没有人行道,新不列颠则是公共交通枢纽,各路豪杰流浪汉顺着公交车就汇聚到了新不列颠。应该说法明顿周边分出去这一圈市镇都曾面对衰退,但总要有个倒霉蛋来承接所有发展遗留问题,此处选了新不列颠,当然最惨的是康州首府哈特福德,我在那边等公交车还被精神异常的流浪汉攻击过,当然我跑得快没打到,毕竟咱是混过纽约东哈林区的。其实现在新不列颠的最大雇主也是医院,但也有工厂,只是医学跟学区都是奶头乐水平,想跟法明顿大别墅的白人老爷们学还是欠了火候,我爱说实话。
当今的新不列颠老铁依然会怀念回荡在主街上空早班晚班的汽笛声,然而这个时代其实抛弃了他们,连街头报税公司的广告都是你来报税我给你300美元这种利用低收入状态薅美国福利的说辞(不过这么看似乎也没抛弃,变相基本收入制了)。我在这里看到了义乌,看到了东北,看到了我出生的淄博轴承厂,一切皆是他乡但又如此熟悉。我不认为法明顿的套路可以复制,确实有退休金的老人跟爬藤的家长还是能支撑起无数个法明顿,但受益者更多是高收入高学历的少数人,那些被时代抛弃的人也值得一个体面的生活,我们还是缺普惠技术。
维易博物馆
值得一提,这个博物馆相当草台班子,发起人就是轴承厂的老员工,展品不是来自工人老哥的捐赠就是从美国淘宝易贝上淘过来的古董垃圾,讲解老哥讲的很好,但我回来做核查发现很多信息就是维基百科的演绎。这种兴趣使然的博物馆我称为维易博物馆,即是指维持很容易,也是指其来源主要是维基跟易贝,可以说是我见过倒数第二的草台班子(倒数第一是纽约胡迪尼魔术博物馆)。然而,这个博物馆里却藏着大量的故事,例如为啥银行劫匪总是白天干活,美国篮球是如何出现,绞肉机进化史,黑人牛仔的腰带外观专利等等,这些我就留给各位看官自行探索吧。对于一家博物馆真正重要的似乎不是珍贵的展品,而是那些不想被历史吞噬的故事。
至于为啥就隔了一座山,两座城市发展差距这么大,线索留在文中了但我也没有很明确答案,后面会更新一篇回国休假期间对淄博与西安的观察,也是双城记,放到一起来看可能更有意思,这里要明确新不列颠虽然是康州的下限,但其人均收入是国内人均两三倍,至于为什么,那就是另一个没头没尾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