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天,你会写一句话配九宫格美图证明你来过;
如果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周,你会写一系列游记暗示你熟悉这个地方;
如果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月,你会写一本书来阐述其文化特色与景观;
如果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年,你什么都写不出,哪里都一样世俗聒噪。
过去的一个半月,我时隔四年半再次回国休假,回程纽约出发,北京到达,在日本羽田机场中转;归程北京出发,纽约到达,在德国法兰克福中转,不要脸可以说一个半月绕了地球一周。其实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老家淄博,北京因为要进行签证也停留两三天,中间有五天时隔十年重游了西安。玩得挺好就是没把个人电脑带回家,本以为家里两台老电脑怎么也够用了,结果一台装的是XP,另一台是win7,然后我又惊喜发现RStudio已经不支持win7了,换别的IDE感觉麻烦,所以索性就忘记电脑,专心休假。
而这次回国,去的都是我以为熟悉的地方,见的也都是故人,但处处都有陌生感,身处异乡多年后回乡却找不到故乡,至此我大约是真的无根了。同时,一放松配合过年涨了十斤肉,不过也用这时间填了不少坑,等我回到美国的时候,最大感觉就是轻松。其间所见所闻,想写也值得写的非常多。要是按着日期写流水账,那便是一盘散沙,我会尽量把相关的见闻汇总集中为一个主题来写,第一篇先讨论下我这绕北半球一圈的行程本身。
万里环游
我自认为属于比较喜欢做计划的,但这次旅程存在签证面签这么一个不确定因素。由于之前的美签都是直接过,所以我以为这次也会比较轻松,面签实际过程也确实轻松,就问了职位跟学位,然后一条绿单子让补材料就赶出来了。行政审查实际上进行了快一个月,卡着除夕前过了,但我之前选了到中信银行取护照,然后中信银行过年不上班,所以我实际拿到护照时已经是年后第一个工作日了,被迫在家过年。我回国买的是单程票,所以年前拿到通知说签证过了时我还以为要买除夕前后的票,结果中信那边没收到护照,所以我只好赌年后第一个工作日能拿到护照然后第二天走。因为我不论飞纽约还是波士顿都得转火车回康州,所以又排除掉了那些晚上到的,剩下的机票要么转机两次,要么贵的要死,最后突然想起加航账户上好像有6万里程可以兑单程票,然后才找到德国中转的机票,被迫环球。
这里程点数也就这点好,可以应急,不然可以说是不断贬值的垃圾债,超级鸡肋。最值的用法就是兑换商务舱,先不说商务舱本身就有折扣价,我自己本就没那么矫情,坐十几个小时对我日常在家办公可以说司空见惯,而且我好像因为账户不活动亏了很多里程积分了,这次能用掉这一坨加航里程算是去掉一块心病。对于一年累积不了一赤道(25k英里或4万公里)里程的人而言,想累积出一张中美两舱里程票估计要四五年,就算加上信用卡开卡奖励也不一定赶得上里程贬值速度,还不如去买那些里程累积一半甚至四分之一但便宜的机票,其实如果去掉里程或积分,票价会更便宜,这玩意就是商家朝三暮四的博弈把戏。经济下行期类似里程、积分这种“代币“贬值起来比法币可快多了,而且定价权还在商家手里。简单说就是不是一年到头满天飞的人,最省心就是哪个便宜买哪个,会员积分这种东西只会限制你选择的自由度。
说起来我出发到达是GDP世界排名前二的国家,而中转的两个国家则是曾经的轴心国,现在世界GDP三四名,前四算是走了个遍。仅转机这几个小时又没入境是没啥可写的,不过就算时间短也确实感觉有点不一样。日本那边最特色依然是马桶,体验确实不错。另外就是我在转机区看到一堆自助买旅行保险的机器,号称30分钟可完成,限制条件也很资本,第一是要能读懂条例,第二是出了事要有懂日语的帮你理赔。看起来跟天下所有保险公司套路差不多,买很方便,用很难。但我在其他机场确实没见过这种自助卖保险的玩意,不知道目标客户群是谁,是否可推广,但出了事需要翻译这点还是带着日式保守价值观的,国际化公司里语言不应是障碍,更何况现在手机随便一个翻译应用就可以实现临时语音传话的作用。技术可实现但卡流程是典型的恶心人,跟美签的行政审查差不多,需要补充的资料我都带了,但就是要电子版,如果需要其实可以申请时就说明电子版提交啊。
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我也算开眼了,赶上工人爷爷罢工了。我是临出发前一晚才收到新加坡航空的提醒,网上一查敢情二月初他们就罢工过一次了,虽然我是国航转新航不牵扯罢工的汉莎航空,但国航在法兰克福机场是托付给汉莎航空代管,可能会导致行李转不过去。保险期间,我收拾一下发现可以就背个背包就能回,所以连行李箱都没带。这可能是我无意中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因为淄博是过路站,去北京的高铁上根本就没地方放大行李箱,全都被春运返程的人占满了。而就是这张高铁票,我还是早上才改签上的,不然原来候补的车票到了北京已经没机场快线了。倒不是我多喜欢机场快线,但赶飞机最好不要走地面交通,地铁能保证到达时间误差在10分钟之内,而且春运期间打车的人排的队也是很长的。等到了机场起飞前可以说鸡飞狗跳,因为很多乘客刚知道罢工的事,他们大都是在德国转机去欧洲其他国家的,汉莎航空罢工他们去了就得滞留。不过,有些年纪大的是搞不懂航空公司之间的区别,就找国航要说法,国航让他们找票务代理,票务代理让他们找中转柜台,老人家一气之下说我谁也不找,就在这里等说法。最后有些人放弃登机撤了行李,有些则上了飞机打算到了德国见机行事,因为这个撤行李还延误了一两个小时。
实际到了德国我还真没感觉到罢工影响,我那班飞机好像就我一个转机美国的,因为是早上,转机安检那边空空荡荡的。我到了登机口前序航班还没到,但注意到法兰克福机场里有很多很舒服的大椅子可以躺,对转机过夜的人很友好。飞纽约的新航飞机是第五航权航线,也就是出发点到达点都不是航空公司所在国,这种航班其实不多见,飞机上会说德语与英语,但乘务员之间交流是汉语。法兰克福机场另一个有印象的点是登机口有警察二次行李检查,我观察了下,被查的大都是穆斯林。后来机场喇叭也叫了我名字,柜台一问才知道是要核验是否有美签,我还以为要翻我的包。另外就是我好像没在机场看到饮水处,但看到有淋浴间。因为地勤也包括机场休息室,所以也罢工了,看到一对老夫妻在休息室门口一脸茫然交谈,但我不懂德语,不知道他们是认同还是反对这次罢工。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罢工似乎挺常见,国内我还没听说过交通行业的罢工,我觉得罢工这件事最好不要裹挟其他人的正常生活。现在欧美的工会罢工,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保守派主导的,很多行业其实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世袭制与体制化,发动罢工的工会很多就是为了维护自己利益。这在国内一些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里也有体现,例如烟草、铁路、电力、公务员、采矿等行业其实际待遇远超社会平均水平,而且还带有父业子承的世袭与排外,这种利益团体外人根本进不去,进去了也会被快速同化。如同欧美的工会一样,都可能代表的是落后而非先进生产力,是最保守并抵制新技术的一伙人,跟具有创造力的工人相比完全就不是一个物种。罢工确实可能让资本家妥协,但也会出现客户资方工会三输的场景,还是要引入更强的竞争或对大公司进行拆分,通过行业内卷来保障客户利益最大化,工资低了就鼓励跳槽或换赛道,罢工这种把客户当人质的行为只是存量博弈,技术创新才会有增量,还是得持续反对保守主义。工人如果把加入工会当成上岸或者进入某种体制内,很快就会官僚化无赖化,其所代表的利益里面自己也是分大头的,这种工人组织骨子里依然是农业社会家天下的封建思想作祟,跟资方斗还真说不好哪一方更先进。工人的团结要构建在开放与进步前提之下,封闭与保守只被历史车轮碾碎。
等我再回到美国,已经是一个半月后了。因为是转机到达,在海关那边前面后面都是德国人,一个亚洲面孔也没看到,但队伍也很长,提示屏上说要等一个小时。我观察了下,似乎被带到小黑屋的不少,黑人跟穆斯林居多。在简体中文互联网里流传很多海关对国人的严查,我觉得黑人跟穆斯林明显在西方世界更被歧视,他们被查的概率也比亚裔要高,只是因为大多数国人都是跟国人一起入境,只看到了海关对亚裔的苛刻。说白了,美国海关从来都是很随性的,可能会针对某个种族,也可能就是心情不爽,他们也没义务一定要把自己知道没问题的人放进去。真要说论冤枉,我估计中东或者非洲的乘客可能也没少被冤枉,但你不大可能在简中网络里看到。我一个来自红州的同事说他要当总统,第一个干掉的就是移民局,所有人只要你交税我就让你来,半年查不到税收记录就赶出去,或者连税务局都干掉,全民自治,有本事能赚到钱就随便来。非常典型的小政府思路,也不是不行,但应该不好应对疫情等需要群策群力的灾害,也很容易被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