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3 字

怪人乱世寻宝

我名义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读虚构类的书,但其实看漫画、电影、玩游戏其实都是虚构类的,读虚构的故事其实可以看成一种放松。但虚构这件事是很技术的,我总结绝大多数能吸引读者的虚构作品或者说爽文其实都符合一个框架,那就是怪人乱世寻宝。

怪人

所谓怪人,就是不正常的人。那么,什么是正常人?正常人就是你我他,或者说虚构作品的读者。一个人如果自己经历波澜壮阔,那么大概率是不会去看虚构小说里的人物的。虚构作品在当前商业社会里其实是写给被生活打趴下了或懒得动弹的人的,他们自己的经历需要被虚构作品来补完。那么怪人是什么?怪人多数时候是作为主人公或主人公的对手出现在虚拟作品里的,怪人通常会被强化或弱化某种正常人的指标,例如侦探小说里的侦探通常会有异于常人的观察能力与推理能力,神话小说则直接会赋予超能力,武侠小说会身负绝世武功或天赋异禀,漫画里会成为超能力者或因为穿越成为另一个时代的超人,就算描述普通人也会让他运气特别好或特别差……总之,虚构作品里的怪人在现实世界要么不存在、要么抽象脸谱化、要么身世奇葩。

乱世

所谓乱世,就是虚构作品的世界观里要存在时代背景。那么,什么不是乱世?我们当前的生活就可以看作不是乱世。绝大多数人都过着上学上班退休的日常生活,现代社会用法律与道德作为基础秩序对其进行维护。而虚构作品里的乱世就可以放到一些动乱年代,例如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世界大战等,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然而,这些历史中的乱世其实还被史料所限制,在科幻小说里,乱世通常是通过对某种技术或外星人的想象展开的。在奇幻小说里直接会构建一个相对当前世界为乱世的世界观,都不用考虑科学规律。乱世背景下写好普通人就可以是佳作,而如果是乱世怪人也不意外,但把握不好的话读者带入感不强。

寻宝

所谓寻宝,就是有一个主线贯穿,爽文主人公要去追寻某种东西。这个宝可以是财富、名声、爱情、报复、真相、身世等等目标。与之对应的是普通读者的生活里追寻的东西在虚构作品里通常会被弱化,职位晋升或论文发表是没法拿来当虚构作品的宝物的,因为这些是真的能追到的。而虚构作品里的宝在追寻难度上通常会被设定特别高,主人公一定要经历成长与磨难才能得到。怪人寻宝会伴随怪人的正常化或更加怪异,乱世寻宝会让乱世的影响深入人心,而怪人乱世寻宝通常需要作者自行构架一个世界观才能圆过来。

怪人乱世寻宝这三个元素在消遣性的虚构作品里不是必要的,但知名且受众广的虚构作品基本都有这三个元素,甚至一定会在某个阶段把这三个要素集齐。我从很小就听评书,一天就播半个小时,一套书讲完少说半年,评书里其实说书人都加入了自己的改编来提高趣味性,特别喜欢给某个人物加方言或脸谱化性格,后来听多了发现几乎每一部评书都有性格接近的怪人,背景都是个乱世,而主线都是正反派对战争取胜利,现在来看说书人可能早就意识到三要素了。此外,中文虚构作品最喜欢构架在四大名著上,一来知名度高,二来省了不少虚构的精力。《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是怪人乱世的典型代表,随便加个寻宝主题就能制作一个游戏,《西游记》是怪人寻宝的典型代表,《红楼梦》比较特殊,三个要素都不清晰,大户人家勉强算怪人,乱世不明显而寻宝也谈不上,但实话说基于《红楼梦》的虚构作品是最少的。近现代金庸的小说几乎每一部都是这个模版而春晚的小品相声也符合这个套路。小故事只要突出一个要素就能让人印象深刻,长篇连载里则可以在不同阶段去塑造人物时局与目标,我没怎么看过国内的网文,但估计也会是逃不出这个套路。

日本动漫则基本完全遵守了这三个要素,三大民工漫都符合怪人乱世寻宝的框架。最夸张的应该是富坚义博的《全职猎人》,几乎是教科书版的怪人乱世寻宝,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目标与几乎全新的场景,而主人公则要不断开发念能力这个正常人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其实这个原则应该是起源于日式角色扮演游戏,在那之前电子游戏也存在角色扮演,例如藏在emacs编辑器里的Dunnet这款文字冒险游戏里你可以作为冒险者参与游戏,但日式游戏发展到FC后期就多了更多讲故事形式的游戏,在90年代游戏漫画动画互相借鉴逐渐形成了当前流行的宅文化,而宅的核心并不是不出门,而是通过游戏漫画动画去体验与正常生活不一样的经历。其实日本游戏漫画动画也有描写正常人日常生活的优秀作品,也不一定要有寻宝的主线(这类青春恋爱幽默题材比较多,可让读者产生共鸣而不是沉浸于全新世界观),但给你五秒钟马上说一个出来恐怕也不容易。

欧美的虚构作品我并不了解,但毋庸置疑托尔金构建的存在矮人、精灵、半兽人、龙的魔法世界几乎是当今奇幻作品的世界观基石,而这个世界也是符合怪人乱世寻宝结构的。另一派虚构作品则应属超级英雄系列,现在都搞出多宇宙了。欧美虚构作品里提供的刺激往往很直接,不去搞太长的铺陈,喜欢搞点希腊跟北欧神话作为根源或最终宝藏,最后给你落脚点往往是哲学三问。

上面我说的虚构作品是针对大众的,虽然其中不乏文学性很强的作品,但通常还是会被认为是爽文快消品,看过爽过就忘了。很多文学作品就喜欢白描现实中的普通人,这也是很多人根本读不下去所谓文学名著的原因。大众读书,哪怕是号称一年读十本以上的人,在读书时都不是抱着受罪的心态来的,如果一篇网文前三章没有足够的出乎意料,那么基本就不会有读者。文学作品里的故事可以充满写作技巧(侦探小说最擅长),也可以放飞想象力(科幻、奇幻作品),还可以充满巧合与意外(喜剧作品),但这些作品很难从文艺评论家口里得到好评,他们嫌弃没深度的炫技,但深度上去了作者可能就吃不上饭了。另外,很明显很多大部头改为短篇电影后少了很多桥段,很多行为看起来就莫名其妙。现在的几分钟解说电影也存在同样问题,如果你不断抽象化虚构作品,最后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说一句“怪人乱世寻宝”来总结,抽象内核后,虚构作品通常没啥营养,全是套路话。虚构作品的情节桥段排列组合也能创作新作品,甚至可能还挺有意思,当然,前提是你别告诉读者书是攒出来的。

但就写作而言,如果不靠文字吃饭,其实也没必要顾及读者。脱口秀演员有时候会说一些人人都能猜到下一句的烂梗,此时他只是在取悦自己而非观众。文字这东西本意是用来交流的,拿来娱乐自己看起来奇怪,但拿来取悦别人也很奇怪,听故事的人也需要反思下为啥要被虚构作品的作者牵着鼻子走,感觉作者写得不好可以去写同人,只不过绝大多数同人作品都是爽文构架。也有人认为自己不会写而不去写,其实还真不见得存在会写的人,所有作者都挑读者的,很多作品总有人评价为神作或垃圾,等开始写了才能找到自己的读者。此外,作者与读者间不应变成讨好与被讨好关系,更多时候应该是通过引发共鸣或顿悟来平等交流,现在消费虚构作品的人其实大都很容易看出作者的写作套路,这个背景下能写出好的虚构作品其实很难,不能通过消费虚构作品的人出圈,那些平时不看虚构作品的人就更不会认为虚构作品有啥价值,毕竟如果仔细观察,现实比小说精彩多了,只是缺乏清晰的逻辑线,大都埋没在日常琐碎之中。

那么非虚构写作是不是就没套路呢?其实非虚构写作套路更多。怪人与乱世都不容易在现实中找,当然人物传记作家可以在忽略律师函条件下有发挥空间,乱世则更多被新闻媒体捕捉,因此非虚构作品的重点就是寻宝。很多书整本读下来其实就是反复论证作者的一个观点或一套观点,这个其实营养也不高,因此非虚构作品也需要从现实中讲故事与案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才能撑起一本书的体量。然而,碰到几分钟解读书的人就现原形了,因为这些人会挤干这些水分,也就是说你去读非虚构的书通常可以先去找找几分钟的解读看靠不靠谱,但虚构作品几分钟给你解读了你最多有点谈资,作者想跟你共情的体验基本全破坏了。非虚构作者就是从现实的纷乱里理出一条逻辑线的人,但这里面很多时候私货加太多就成了成功学烂鸡汤了。

大概真正好的作品,不论虚构还是非虚构,都是那种即便你能察觉套路也想接着读的东西,这样的作品特别挑读者,也很难出现受众很广的流行,说到底一部作品能打动人肯定不是依赖什么中心思想或框架格局,有时就一句话而已。这正是:

怪人乱世寻宝,俗子一隅偏安。笑问捧书客官:今日又需寻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