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8 字

明尼阿波利斯

1

去年11月在费城开了ASMS年会,时隔半年又是年会,算是宣告了这个开了70次的会议回归正轨了。这次参会虽然还是线上线下混开,但明显更强调线下了,实际参会人员比上次也更国际化了。欧洲、日本、澳洲等地都有参会的了,但国内来的屈指可数。学术交流全依赖线上还是少了很多跟真人打交道的真实感,如果国内持续隔离下去,很多合作机会就会失去,也就有可能失去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当今科技是国家间第一竞争力,其中利弊权衡要有大智慧。

2

这是我疫情以来第一次坐飞机,达美航空已经不要求口罩了,飞机上大半人也不戴口罩了。本来带了Kindle打算读书,但发现这次有平板可以看电影,印象中美航国内航班是没有的,所以就看了《黑白魔女库伊拉》。事实证明,纯英文环境特别助眠。回程也看了部公路片,照样是很容易催眠。此外,随身行李是可以在登机口免费托运的,但有的航空公司是在下飞机的廊桥上取,有的则要跟所有托运行李一起取,后者并不方便。

3

这次会议地点是明尼阿波利斯,此处有两个旧新闻,一个是刘强东案,另一个是佛洛依德案。前者实在没啥好说的,案件资料网上已经很全了,法律毕竟跟道德还是有区别的。后者则算动了美国国本,美国的身份政治问题将会长期成为国内的不稳定因素,里面很多死结。其实就算开会时我也注意到黑人参会人员明显少,最后一天的晚宴好像一个黑人都没来。你要说美国社会没有系统性歧视我是不信的,但这种歧视我感觉更多是历史性经济性而非种族性的,很多人总说黑人好吃懒做不好好上学,其实白人、亚裔都有这样的人,经济不好了比例都高。黑人白人里都有满大街游荡混帮派的,也都有当教授医生的。身份政治只是经济矛盾的一个出口,身份的对立只是掩盖了社会财富分配上的矛盾。

身份政治里会更多强调民族、性别、种族、性取向等是本质原因,但我看来这些只是拿来转移视线的标签而已。打比方我要招一个帮厨的员工,这个员工身上的身份标签是不影响是否能切好配菜并帮主厨打下手的,因此理性的雇主也就无需看重标签来选员工。而身份政治则认为某些身份标签需要额外的补偿,需要主动提高各种场合的多样性。这有一定道理,但执行上必然不能服众:一般人的认知是谁犯错谁受罚,谁吃亏补偿谁,但身份政治经常搞出错位,被歧视的人依旧被歧视,但本来不被歧视的人却因此享受优待,歧视人的人很多从不知悔改,本不歧视的人却要额外考虑身份政治而不是能力来组建团队,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公平。

现在很多身份政治追求的结果公平,也就是让不同身份最终比例看起来合理来维持表面上公平。例如加州很多少数族裔学区会享受到额外加分照顾,强制提高校园少数族裔人数,但这基本都是在牺牲亚裔考生的利益。但如果要解决多样性问题,更本质的解法是给予所有学区相似的教学资源。我不认为当前环境下接受相似教育的学生会产生性别、种族或性取向上的劣势。如果没有源头上劣势,也就无需施舍性的加分,这本就是跟身份认同无关的事。少数族裔或某些身份被歧视更多是因为历史原因无法得到抢先占据话语权那部分人的经济优势,而后产生了文化标签。如果你能从源头上把经济水平拉平,此时继续讨论身份政治意义就不大了。

想拉平经济水平,最简单的政策就是拉平教育资源。可通过补贴方式促进教师在不同收入社区间的流动,在低收入的地方教书育人如果升学率提高就发奖金,高收入地方不发,通过经济手段让优秀教师去拉平各地教育水平就不用后面搞那些乱七八糟的身份政治了。用结果公平来提高多样性只能是临时方案,强调身份特殊也不是平权运动的最终目的。例如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变性人拿女性游泳金牌这事,身份政治如果变成了不分青红皂白的支持,一定会有投机分子去玩弄规则。身份政治的终极目标本就是让身份标签不被特殊化对待而不是更特殊,然后凭借各自能力自由生活。现在明显很多地方采用了矫枉过正的措施,这其实也会背离自己的初衷。因为历史原因的适度矫枉过正还算是可接受的,但陷入狂热与极端一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会让问题以更激化形式周期性释放。

说起来我来美国这些年确实也被人攻击过,都是街边流浪汉,也都是黑人。一次是突然走过来莫名其妙辱骂,然后跟着骂了五分钟;另一次则是突然从背后冲过来冲着头就是一拳,不过被我本能躲开了,然后他骂骂咧咧就跑了,要是真打中了估计就要上新闻了。这两个人都是明显的精神有问题的人,但我不认为这是他们肤色决定的,本质还是历史经济问题。如果美国不去解决历史经济问题,不在教育公平上发力,那么身份政治作为一种缓冲方式就会反复发作,始终从内部撕裂美国的价值认同。

不过另一种解法是彻底拥抱身份政治,在更高层面上构建一个更广泛的身份认同概念来推广公平,例如大家都是地球人不要搞特殊对待。事实上现在各国政府都在用这个策略来消除内部矛盾,通过加强国家与国家级民族认同例如创造美利坚民族概念等来规避更具体更有历史性的身份认同讨论,这样的后果就是总是需要一个外部邪恶力量做敌人,而且容易搞出民粹跟保守主义。

4

明尼阿波利斯是一个典型的北美北方城市,最大特点就是修建了skyway,也就是全封闭的二层公共廊道连接市中心的主要建筑。我住的酒店距离会场大概一公里,可以走地面,也可以走空中廊道,后者会绕一点路。这种设计在加拿大也很常见,主要是应对漫长冬季或下雨天等地面交通不方便的场景。另一种思路是通过地下城来连接,蒙特利尔就是这种解决方案,到了冬天地下城或空中公共廊道都提供了额外的商业消费场合,也会吸引一些城市探索者。感觉美国的城市大同小异,建筑风格都差不多,美国人搬家几乎不需要任何适应,这算是现代化标准化生产的结果。国内的新兴城市其实也类似,这对人口流动有利,但个体会失去故乡的归属感。同时,我在市中心没有看到无家可归的街溜子,这点还是很意外的。我住的酒店非常奇葩,先电梯到8楼才能看到酒店前台,然后要换电梯,又是从一楼开始算,而且结构属于布达佩斯大饭店那种中空的,感觉像是套娃。

5

作为旅游目的地明尼阿波利斯其实可以看的非常有限,我就去看了下明尼阿波利斯艺术馆。这个馆是完全免费的且属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类型,感觉全方位在模仿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甚至也搬了个苏州庭院进去,还有个祠堂。就里面的现代艺术展品而已,也有很多标志性的作品,其实现当代甚至近代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都不是孤品,艺术家本人就会对满意的作品自己做备份,所以很多经典展品你可以在任一中大型规模博物馆里找到,也确实都是真品。具体到这个馆,其亚洲的日韩部分是更丰富些的,有些展品类型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其实判断一个博物馆是否独特可以直接去礼品店找他们的冰箱贴或明信片,上面的作品一般是只有这个馆有的,但这个馆确实知识普及的目的大于特殊性保存,所以礼品店里竟然去卖纽约大都会的纪念品。不过整体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博物馆的,其教化意义高于旅游价值,对当地人而言想必也是评价很高的。

博物馆与图书馆是现代城市进行公众教育的重要场景,相比打造成吸引外地人的旅游景点,其教育意义更重要。体系完整的常设展与主题展会方便当地人了解艺术或技术的发展,当然现在他们都受互联网搜索引擎冲击,所以多媒体互动等新技术对临场教育很重要。我自己的艺术审美虽然属于比较捉急那一类,但当成消遣娱乐也挺有意思的,总比看天花板好些。

6

吃的方面会场附近有个中餐馆,去那边吃原因很简单,明尼阿波利斯到了下午五点餐厅基本都关门了,就只赚中午这一顿饭钱,晚上开门的就这个还有个越南米粉店。这个中餐馆老板娘是广州人,餐厅很大但现在只做外卖,据说是招人太贵且因为防疫政策经常反复招固定员工不划算。老板娘三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都学医,小女儿喜欢中国文化学艺术向往回国发展。这是非常典型的华人移民家庭,第一代开餐馆赚钱,第二代学医学法学金融完成阶层晋升,然后也会有特别认同中国文化的孩子。老板娘说过了这个夏天就会卖掉中餐馆搬到大女儿那边过悠闲日子了,这其实也是很多美国中餐馆的现状,下一代不会继承,中餐馆完成累积财富与教育的历史使命后就会退场。类似的事好像也在曾经的日本移民身上发生过,而且现在其实很少见日本人润美国学习定居了,毕竟本国发展也挺好的,但中国韩国的还是比较多。

7

说回开会,这次我反而觉得报告后面的研讨会更有意思些。当然,排除掉那些什么华人质谱学会啥的,我倒不反感在美华人自己构建圈子互相提携,毕竟其他族裔也在做类似的事。我主要感觉他们找的那些嘉宾有些过于喜欢自我表现,搞不清楚为啥一些AP跑出来指点江山,等你们拿到终身教职再说吧。绝大多数人的个人成功经验对他人的帮助是很有限的,既没有统计学意义,也没有考虑时代背景的助推,个人经验又没有售后保障。年轻听众都喜欢秘诀,也就是想知道有没有捷径,但捷径走习惯了就不知道正道咋走了。认识牛人固然对资历浅的人可能是捷径,但对牛人而言属于负担,更合适的人脉是互相尊重的,拿实力说话的,实力不够强推人脉会过的很累,不自由,应考虑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研讨会里有一个讨论了风险知情问题。打比方很多产品含有潜在污染物,但效应不强,知道了更多是恐慌,不知道也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此时的测量分析是否有现实意义。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首先,很多时候对环境样品的测量更多是科研目的,也就是了解现状,但具体到现实风险是需要一个决策过程的。我认为当个人风险低到跟车祸等意外差不多一个水平时,其实就没必要大肆宣传了。因为对具体某个人而言,你不让他抽烟喝酒,他可能拎起板凳就搞家暴打人,很多个体风险本地就是要比别人高不少,脾气差易冲动的。但从社会角度,这个风险又需要另外的统计量化,例如禁掉某种产品添加剂减少的公众健康风险与替代产品对公众经济支出提高增加的死亡风险要做量化,这不是科学问题但却是社会运行决策问题。很多时候既不能一味抵制新技术,也不能彻底拥抱新技术,很多人为了发论文总是会扩大化风险描述但却不进行量化讨论,这其实是在透支科研人的信用。公众需要更多理解科研成果的局限性与自己的局限性,不要总是想一劳永逸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多半会引发另一些问题。

另有一个研讨会是讨论大麻二酚的。美国大麻二酚的产品已经比较多了,这里要再次强调大麻二酚不是四氢大麻酚,后者会有致幻作用而前者现在的药用前景非常好。国内经常说美国吸毒泛滥,然后用大麻作为案例,其实美国最严重的是阿片类药物滥用,大麻确实在一些地方合法但大麻本身成分也不是单一的。四氢大麻酚是可以通过分离手段从大麻提取物中去除掉的,而大麻二酚现在很多人提是可以作为阿片类的一个替代产品的,而且没有成瘾问题。不过实话实说,大麻二酚很多人拿来当聪明药用,也用来缓解抑郁啥的,本身不上瘾不代表用的人都某种功效不上瘾,例如咖啡不算上瘾品,但挡不住很多人对提神醒脑有刚需。研讨会上就提到大麻二酚的一个亚型可以结合ACE2受体,具备某种治疗新冠的潜力,结果申请基金时被打回来,因为审稿人显然不相信抽大麻治疗新冠这种魔法对抗会有啥好的社会意义。那么是不是提纯后就会好,也不是,当前工业界产品分离不了大麻二酚的亚型,很多市售产品的标注基本算是玄学,有的连四氢大麻酚都没分干净。而且很多电子烟支持抽大麻或添加大麻油,这就更搞不清里面会生成什么玩意了,这里面是存在研究空档的。当然我们国家目前是没有止痛药滥用这个问题的,但估计未来会有爆发期,可以预见大麻二酚的药用市场前景是很好的,毕竟网上到处是有症无药的抑郁症网民。当然,别看这个就去买股票,这个概念已经被反复炒作很多次了,很多人在产品上市前就已经倾家荡产。

这次会议仪器大厂没看到什么新东西,事实上,质谱领域革命性技术已经属于不常见了,离子淌度之后基本就没了,而离子淌度本身也苦于找不到特别好的应用场景,更多还是讨论多了一个维度测量这类套话。前几次比较火热的masspec pen 似乎已经过了气。但另一方面,质谱应用技术却又是高速发展的,很多有具体应用场景的小公司出现,而更多则是这两年被风投养起来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始对应用边疆进行开拓。这次的会议报告里有很多并不来自学术机构而是商业公司,从招聘情况来看,质谱背景的人也很受业界欢迎,但学术界基本都是在找博后苦力。感觉质谱这个行业有点计算机科学二十年前的意思,人才在被投资导向投入业界,这也算是好事。

这次倒是看到一个新技术,capillary vibrating sharp-edge spray ionization,这项技术摆脱了液相色谱离子源高温鞘气与电场,通过低电压与玻璃板边缘震动产生喷雾与离子化,要是能实现便携化应用前景非常不错,也非常安全。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技术太新了,2019年才出文章,好像还没有业界跟进。

研究上今年比去年费城的会议更强调机器学习了,很明显感觉生物信息学相关会场在变多,虽然很多报告其实名不副实。目前在质谱数据处理上重复造轮子现象还是非常严重,很多所谓的比对非常可疑。不过明显感觉MS2这边谱库正在向GNPS跟metlin收敛,不论多新的算法,离开了数据库支持都很难,而这次我也才知道原来 in silico 的MS2谱预测其实十分差劲,10%-20%的准确性,必须要额外的数据库辅助才行。今年casmi竞赛重启,等数据公开了可以去试一下。在多组学方面看到了个有意思的案例,本来实验设计是打算把蛋白质组学跟代谢组学联合解释,结果做完了发现两边影响通路完全没重叠,原因在于通路分析过度依赖现有数据库,导致匹配困难。还是那句话,组学如果最终验证还要用已有知识,那么永远发现不了新东西。

8

我这次开会做的是海报,但大海报却是在会场那边打的。有意思的是本来打印要收费八十多刀,但第二天去取发现打印机坏了,那边说没法打。然后他问能不能用薄一点的纸,然后不用真彩色打,我说没问题啊,结果五分钟就打出来了,只有二十多刀。20克的纸确实很薄,但其实挂海报挺方便的,我觉得以后我都不会提前打印海报了,如果需要就打这种便宜的,扔了也不心疼。其实如果会场足够环保,可以把海报那边全换成液晶屏或投影,这样就彻底无纸化了。

我前两年的ASMS都是口头报告,讲完就跑路其实交流效果有限,海报是要求站四个小时的,同样的东西要讲十遍以上,其实是很累的一种开会方式。这次我自己额外带了A4打印的小版海报10份,但其实上午吃饭前就发完了,一天讲下来大概要接近二十遍。不过好处是你可以先问下听众关注哪部分,可以个性化讲解。我讲的是个数据处理镜像,非学术界比学术界要更关注些,其实更多侧重技术,没啥科学含量。不过质谱数据处理这边其实技术更卡脖子,每个人的技术栈差异很大,做平台就会很累。比较搞笑有个厂商让我为他们的平台添加一个数据处理脚本,这简直就是莫名其妙,我做开源不假但我又不是靠这个吃饭,白嫖别人劳动成果已经是上限了,跑过来提新要求你起码也要展示下你的诚意,你一个跨国公司英国区小经理手底下四个计算机科学家都是吃干饭的吗?有一类人就是在占便宜上无所不用其极,令人恶心。

9

这次开会也见了很多老朋友,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我整体属于比较内向的,认识更多的人对我而言是负担,长期独来独往习惯了。不过这并不利于学术交流,属于基于个性的选择,不同人有不同开会方式而已。时间都是你自己的,学会主动安排很重要。

10

开会期间往来机场打车,了解到Lyft的客户多但Uber给司机的钱多,所以很多司机会拿两部手机,优先看Uber,实在没有就换Lyft走量。但回到康州情况就反过来了,Lyft更贵而Uber便宜些,看起来这些互联网公司在不同区域应该是采用了不同的竞争策略而不是全国一盘棋。不过司机收到的钱跟我出的钱都有差距,平台抽成高的时候能抽掉一半多,论黑心还得是资本家。

11

更新下,手机刚收到通知说6月5号跟6号可能接触到了新冠患者,看了下twitter说是参加ASMS会议的已经有60个人阳性,30%做检测的是阳性,看来发生了群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