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7 字

我的名字

写这篇主要是为了永久性解决一个别人常问我的问题:你是不是五行缺水?

之所以有这个问题,锅在鲁迅。他老人家当年写了个少年朋友闰土,然后莫名其妙写了句名字是因为五行缺土。然后这篇《故乡》进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影响极为广泛,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简单点说,我名字里那个淼并不是我爸妈去请教了算命先生后认为缺啥补啥起的。主要是家族长辈不但规定了辈分,还规定了起名方法。我家族里叔叔姑姑的名字里为“烟“”波“”浩“,然后我好巧不巧出生了,所以就接了个“淼”字,其实属于长辈的个人偏好。按现在看应该是“渺”,但这两个字互通,而且族内长辈恰好是小学老师,觉得“淼”字好写好认,我父母也没啥反驳就给上了户口。

但九十年代还是个存在文盲的时代,这么个字在我上小学时就开始作妖了。第一次是小学二年级做体检,当时是发一本学生手册,然后大夫念名字。然后我就发现怎么也读不到我的名字,反倒是一个叫“干森”的名字被反复叫号。彼时我刚读了干将莫邪铸剑的恐怖小故事,听了这个名字还奇怪,啥时候来了个姓“干”的同学,是不是干将后代啊,不对,干将那个状态应该绝后了才对。后来才意识到我那本学生手册上的字有点年代久远,笔迹末端的钩都褪色了,所以就得到了“干森”的外号。

另一次或几次作妖是小学校长学期末读每年的三好学生名单,读了整整五年,硬是一次都没读对。有时读成于浩,有时读成于森,有次还读成了于冰,当我拿到小学毕业文凭的时候就很清楚,我的学历应该比校长高一些了。不过我应该也没给校长啥好印象,我曾经也是唯一一次被选为升旗手,我们那个小学旗杆不是电动的,是需要真的升上去的。然后升国旗时旗绳绕起来了,升到一半就拉不动了,旁边两个护旗手也懵了,这半空中的旗咋护?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因为这升旗是要配合国歌的,国歌都放完了旗走一半实在不太好看,最后是班主任上来使劲拽了一下才升上去的。之后班主任再也没找过我升旗,估计校长也肯定记仇了:这个于森太不像话了。

再往后就是高中了。我其实是学过文科的,除了政治不及格,地理跟历史分数都可以的,但历史老师的偏见让我决计不学文科了。我们那个历史老师点名喜欢发表观点,要不就说点姓氏来源,要不就解读下字的深意。然后到了我的名字,他突然严肃,很认真地批评了半天民间的封建迷信,说现在家长没文化,起个名字还查五行。不用说,又是个被鲁迅洗脑的闰土主义分子,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把对名字的恶意投影到我身上了,我提问经常被无视。这让我感觉莫名其妙,除了改名的人,谁能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给自己起名字啊?明显跟我没关系的事反而让我背锅。

说到改名,我其实是高中快毕业才知道班里同学有大概1/3的人在上高中时都改了名字,很多就是真的封建迷信找起名公司改的。我一直就把名字当个符号,觉得没必要改来改去,特别当我知道“淼”字的甲骨文就是“水”的甲骨文写三遍的时候还感觉挺有意思。不过我妈倒是一直对这个名字不满意,想在于跟淼中间加一个“海”字,我当时就反对了,“淼”字就让我解释小半辈子了,再加个“海”字还得了?不过,高中毕业时我妈的另一个方案则是说把家族辈分加进去,然后我查了下家谱,发现我的辈分是“得”。且不说加了后又会再招惹多少闰土主义爱好者的追问,关键我高中毕业那时候北京火了个说相声的,叫郭德纲,我这个辈分听起来像是他师弟,但我打小就跟文艺细菌绝缘,所以也就作罢。

到了大学我很快意识到这个名字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重名。当时人人网的前身校内网还没出现,有个占座网,但都是属于真名注册那种,然后我就在网吧里发现,全中国至少有70多个于淼,而且大部分是女生。我大学宿舍隔壁就有一个于淼,是数学院的,此君体型偏胖,走起路来却飘飘有男版杨贵妃之风,但让我尤其莫名其妙的是我同学竟然觉得我跟他长得像。后来百科流行,我发现我这个名字下的名人还不少,基本哪个圈的都有,估计他们的成长历程也没少被折腾。重名的好处就在于我敢报真名,反正不是我背锅。

但到了研究生阶段,我惊讶发现这个名字还有个隐藏属性。彼时我刚进实验室做实验,师兄教导我要给自己的实验用品标上标签跟名字,名字可以用英文缩写。然后没几天我师姐回实验室就说最近不知哪来了个脑残,标签写名字写成 MY ,谁知道你是谁啊?堪比刻舟求剑现代版。不用说,这个脑残就是我,但我确实也是有苦难言。后来我就写YM,然后我就很快知道实验室有种常见试剂叫做胰酶。另外,这阶段我发现很多人写我的姓会写成多余的余,这我就不理解了,你们不嫌笔画多吗?再说于姓也比余姓人多啊,贝叶斯法则咋就失灵了?不过我隐约感觉这是金庸的锅,“余沧海”的知名度可能比较高。

等出国后,老外对我名字的发音总是拿不准,y从来都发不出来,发出来像是“毛油”。所以每次我都只好说叫我名就可以了,发音跟猫叫差不多。每次听他们在那边学猫叫都想笑,可一想到叫的又是自己的名字就只能苦笑了,算是开发了名字的又一个隐藏属性。不过相对的,我自己很难记住老外的名字,加上重度脸盲,所以很多时候也为没记住名字而感到抱歉。

但我这名字唯一性实在太差,所以更多时候还是用昵称。我刚接触网络时用过一些昵称,不过实在太中二也就懒得说了。但当时我好友老牛却说,网上名字一定不要让人联想到你,最好找两个不搭边的名词组合一下,然后我就看到了那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名字:观音葡萄。当然后来他也不用这个名字行走江湖了,但这种起名方式确实很有创意,可以保证唯一性。

不过我倒是对唯一性没啥执着,毕竟身份证号唯一但也没见有人用身份证号当名字。我其实有段时间一直用一些四字成语去掉一个字来作为ID,这种ID被搜到的概率很低,因为如果不用点小技巧大概率搜索结果里全都是成语。这主要是受到小时候看的一个电影《天涯怪客》的影响,那里面有个魔术师叫路不平,就是路见不平缺字产生的,我觉得有种别样的气势。我的QQ昵称曾经就是风平浪,而科学网的博客也叫做气宇轩,不过这倒可以作为一个上联,只是我语文水平有限,想不出下联:

气宇轩里听风平浪

折腾一段时间后,我就开始固定用 yufree 这个ID,前面yu是我的姓,后面free代表自由或免费,当时就是随意组合出来的,其实也没啥具体意义。现在博客的域名是我2014年买的,而且买了10年,当时一共花了三百多人民币,那时候我博士补助一月也就两千多人民币,也算是买了奢侈品了。不过,后来我发现 yufree 竟然也重名了,而且是跟香港一个在线购物网站重名的,这就导致我的微信账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有香港代购加我进货。

其实名字就是个单纯的代号,只要我知道你在叫我,你知道你叫的是我就够了,不用附加太多含义。因此,我对很多人纠结的孩子跟谁姓这种问题感觉莫名其妙,我觉得无所谓,要不就以后男孩子跟爸姓,女孩子跟妈姓,如果母亲不喜欢自己的姓是父亲的可以先去改了,自己挑个顺言顺口的。而且不论你起什么样好听的名字,孩子一进幼儿园或小学,同学们就会起各种谐音外号,而且一定是你从来没想到过的角度。

此外,对于欧洲美国日本这种女性嫁了就要随夫姓更是感觉莫名其妙,凭啥啊,不嫌麻烦吗?而香港那种不改姓但两个姓叠在一起更是无厘头,好端端一个中国名字给改成了日式名字,读起来还绕口。我对冠姓权的社会意义不感兴趣,但也不觉得有必要拿来说事,想改就改,不想改就不改,改了不说明低人一等,不改也不代表高人一等,不过就是个符号而已,没必要在形而上的东西上空谈空论。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名字,完全可以自己起ID而脱离掉自己名字。但作为经历过火星文的一代,我对ID里搞一堆生僻字实在是感觉不咋样,主要是很多我还真不知道是啥怎么读,有些感觉就是个偏旁部首。中英文混杂我感觉也没啥必要,至少是观音葡萄这种虽然没意义但不绕口的。ID这东西实用性是最优先的,只要别人能记住就好。

现在想来,很多社会上讨论热烈的议题就像是在寻找名字的意义,名字其实本就没有意义,强行赋予意义感觉就是在找借口发泄一下而已,也是些没法自控的可怜人啊。当然,有时这个人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