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 字

文献管理的三个阶段

文献管理方面主要包括文献收集、整理、分析与追踪,目的是获取当前研究趋势。用认知过程阶段可以分成三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与从精到用,从无到有是指刚进入一个新领域时的状态,绝大多数研究生跟转行的科研人员都要通过这个阶段构建自己的文献知识库;从有到精指维护与整理与追踪新文献;从精到用阶段指文献知识库体系直接参与科研过程形成产出的过程。

从无到有

刚开展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背景知识的了解,除非你研究生转行,一般本科阶段的学习应该已经掌握了学科基础,这个是共通的背景知识。基于此你要从教科书上相对确定的知识走向文献资料中相对不那么确定的知识,此时最好的开端是一本英文教材,一方面锻炼英文,另一方面英文教材的更新比国内要快(你大概率可以从图书馆借到,而且多数图书馆都有根据你需求订书的服务,不要浪费)。如果你精力足够,甚至可以联系作者问下是否可以翻译,这样一举多得,不过我没操作过,只是建议。另一个思路是通过 MOOCs 来系统学习,国内外很多高校放到网上的课程授课老师都属于接受新思想比较快的人,讲义也比较前沿,系统性比较高。还有一个不太通用的方法是阅读近些年的博士论文,其文献部分一般都是相关信息,不过能不能找到就不好说了。这个阶段一般要两三个月,不要心急,先把基础打好。前面掉的坑越多,后面跳坑就更有经验。

一般而言,一项学术成果要先发表,然后被综述评论,然后进入研究生课程讨论班,然后进入本科生课程讲义,最后才进入学科经典教材的更新。所以你可以倒着去走这个流程,越往后可能越不容易懂,但循序渐进总比一下读前沿论文被搞晕要好。有了相对前沿的教材或讲义作为知识框架,你的脑子里此时应该比较清楚导师让你做的东西或自己打算做的东西在学科中的定位,解决的是什么科学或工程问题,此时可以进行基于关键词检索的文献收集了。

一个良好的搜索返回的结果应该在10篇以内,首先要是综述,然后关键词检索方面建议学点逻辑运算符来过滤掉不相关信息,如果你上一阶段看的书是5年前更新的,那就只去关注最近5年的综述;如果你做的领域实在太新,那就把关键词信息的同义词跟近义词也加到搜索里;如果你能找到一篇写的特别好的综述或者有高人指点的论文,那是最高效的方法,可遇不可求。这10篇论文请按年为单位每1-2年选一篇综述去看,一月内读完,要求是精读,也就是论文里提到的研究都加到你的文献库里并阅读细节,同时可参考综述章节对文献库进行分组。一定要做笔记,而且要进行结构化的笔记或思维导图,这个阶段时间可能比较长也比较累,成果是当你去听系里的报告时,你大概能将报告定位到你的笔记框架里。到此文献库就从无到有了。

从有到精

有了文献库不代表就不用读了,你要建立一个体系来整理并追踪最新文献,这一阶段希望你早就了解 RSS 是怎么回事并且使用过 RSS 阅读器。如果没有,邮件订阅也不失为一个良方。这里我要提示一下,一般文献库管理工具都提供针对单篇文献的笔记功能,不要用。请自建按研究主题的笔记,把新的有意思的新论文连同你以后可能引用的语句直接摘到相关主题的笔记里,而且要让你的笔记可以反链到数据库或通过 doi 可以直接找到原文(推荐后者)。没别的意思,我希望你的笔记稍加整理就可以作为综述发表,省的你次次重返工。建议文献追新频率每周一次,固定时间,看到好的文章就马上消化掉。

从精到用

文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不是为了写笔记,是为了需要用的时候瞬间能够用到,例如写一个技术报告,给别人审稿,还有最重要的:写科技论文。科技论文不同于其他文体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参考文献体系的支撑:所有的讨论都要起于前人的发现,参考文献事实上经常是考察作者知识面的关键,对前人工作的遗漏会严重降低文章的系统性与创新性,经常会被审稿人一票否决,哪怕其实你做的跟前人是不一样的。另外的使用就是报告幻灯片跟其他学术交流场景,如果你能做到在大脑或笔记中快速定位到一个观点或现象然后几句话说清楚,这个习惯能帮你离开学术界后在其他行业直接展开降维打击。绝大多数离开学术界的人都不会继续保持了解前沿动态的习惯而更多依赖过往经验,一个人的经验如何去抗衡一堆参考文献背后成百上千人的经验?当然有些东西那些成百上千人也许都不知道,特别是工程上的。不过这种“学院派”的研究习惯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更谦逊些,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处处重峦叠嶂。那些上来就趾高气昂且沉醉于自己小圈子的人,不管在学术界还是其他行业,九成以上是鼠目寸光之辈,请远离这些人。

谈文献管理,我希望不要掉到工具选择的坑里,要构建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哪怕是基于便签的只要能实现头脑知识的更新换代就可以了,如果能方便写作投稿,那就更好了。切不可舍本逐末,单纯把文章发表作为目标去优化,毕竟所有的短期目标都要最终整合成你学术生涯的一部分,可以抽时间去想想一些简单的问题:

  • 我的研究究竟有没有实际意义?
  • 我的发现是否有助于学科发展或写入教科书?
  • 我现在纠结的事10年20年后会不会纠结?

以人之渺小,所有的时间都是浪费,但你要为自己浪费的时光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