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3 字

科研钓鱼-巧克力减肥事件

不想读全文可以直接看文末结论。

Every day is April Fool’s in nutrition.

John Bohannon拥有细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同时他也是有着科研钓鱼恶趣味的记者。2013年,这货为了测试开放获取的期刊是不是给钱就发文章,特意写了一大堆狗屁不通的论文投给开放获取期刊,然后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期刊据稿了。他将这个结果发表在science上,引发了一连串关于开放获取期刊价值的讨论。

这次,一家德国电视台找到了John Bohannon并表示要做一个关于如何把坏科研结果搞成头条的节目,珠联璧合!他们 立即联手招募了研究对象,一个医生还有个统计学家,设计并实施了一个研究巧克力是否可以用来减肥的实验。其实这个主意也是来自一个专门撰写饮食伪科学文章的朋友,而这位朋友特意强调,要用黑巧克力(不愧高级黑)。实验之后,John化名Johannes Bohannon,饮食健康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Diet and Health,实际只是个网站)的研究负责人撰写了一篇题为“Chocolate with high Cocoa content as a weight-loss accelerator” 的论文,然后就投出去了。

在讨论结果前我们先解释下这个实验设计,John招募了15个人参与实验,实验分了三组,一组吃低糖餐,一组吃低糖餐外带黑巧克力,另一组吃正常的饭。然后,他们测定了18个指标来看看21天后变化是否明显。一共就15个人(小样本还分组),18个指标前后对比基本可以确保出现一个假阳性。这里面的黑魔法可以参考xkcd的漫画:

这次出现假阳性的指标是体重,其实不管出现什么都行,不过是改改题目。到这里我想说明的是,这个实验数据与结论不是捏造的,是真的,但属于设计有明显缺陷的实验方案。在一个理想的构想中,这种论文会被直接拒稿而不会送审,退一步也会是被审稿人搞个七荤八素后退稿,那么John如何过审稿人这关呢?

借助两年前对各种开放期刊的测试,John有了一个给钱就发的期刊列表: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2/6154/60/suppl/DC1

我就是给个链接,你们急着毕业的就别收藏了,会被舟子的。当然我也没说其实还有另外一份列表可以尝试:http://scholarlyoa.com/publishers/

John当然不能在乎一稿多投,毕竟电视台都排好档期了,所以他一口气投了20份期刊而这些期刊都声称自己是要经过同行评议的。终于,有鱼上钩了。

24小时之内,John就收到了多份接受证明,其中,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Medicine 认为这是一篇outstanding manuscrip,如果给600欧元,“could be accepted directly in our premier journal”。当然,该期刊自诩“all articles submitted to the journal are reviewed in a rigorous way, our paper was published less than 2 weeks after Onneken’s credit card was charged.” 简单说,很多自称经过同行评议的期刊实际并不关心同行评议,他们更看重的是信用卡。然而,恶作剧还没完。

John在论文接受后需要让大众知道这件事,而咨询了朋友后John觉得这事不能麻烦那些懒得看数据与图表的记者。事实上,本着服务到位的思想,他按照所有标题党抓眼球的方法写了一篇新闻稿挂在了自己虚拟研究所的网站上,然后又翻译成多国语言发给了媒体。

我们来看看媒体的表现吧。德文报纸Bild抢先报道这个“重大”科研进展,之后是Daily Star,之后是Cosmopolitan,在之后是India times,再之后还上了电视报道。这些报道更关心吃巧克力减肥的速度,而对于其中表现出的样本少等问题完全过滤,没有一家媒体试图联系研究人员(强调下,这里没有天朝,多数天朝科学记者没有理工背景,也没有查阅专业期刊或媒体的习惯,更何况不是中文)。

一切都很完美,John成功的耍了公众。在让他们有了吃巧克力减肥的理由后在博客上更新了一篇作案记录。唯一让John恼火的是他甚至为媒体制作了一个MV,但媒体却都放上了带有色情色彩的美女吃巧克力的图片。

科学从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直白的,但所有人都要求科学家讲个好故事。John的例子显示,人们不关心结论怎么来的,只要你告诉他是科学家说的,他们就开始玛丽苏了。这种情况在食品健康领域可以说屡见不鲜,人们就想知道好还是坏,但其实科学家花了纳税人10亿美金却仍然搞不清楚到底低脂食物是否有益健康,他们还在加钱

也许你会问那这样我要你们这些搞科研的有什么用?其实现在并没有什么卵用。注意,是现在,科研大踏步发展的时期历史上就那么几个,现在科学家都在积累相关知识而突破是很难的,而yes or no的问题往往十分复杂。请不要对知识谈性价比,除非你觉得各种灵修与超自然现象才是人类的发展方向。而且,也许你不喜欢,最好学会解读论文,结论有时会被修饰的完全变了样。知乎上有人倡导科学家去写报道,这是很中肯的,只要你不是John,写出来的东西不失真,怎么也比现在那些新闻专业写出来的报道强(读到这里的忽略结论部分)。

结论

ctrl + w,这篇文章在浪费你的宝贵时间。

本文编译自John的博文

论文已经被期刊删除了,原因是技术失误,当然,好像没有临时工

论文原文见这里

这是John合作电视台提供的视频

这是Gelman的吐槽,探索论文细节可移步这里